• 28阅读
  • 0回复

引水上岗 造成落差 分段建厂 一水多用 太平公社提供平原利用水力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1
第3版()
专栏:

引水上岗 造成落差 分段建厂 一水多用
太平公社提供平原利用水力经验
本报讯 广东清远县太平人民公社以水力为动力,建立了一个工业区,为平原地区利用水力发展工业提供了经验,成为韶关专区综合利用水力的一面红旗。
太平公社地处平原地带,附近有一条秦皇河,流速平缓,南岸是一片较低的田地。太平公社在秦皇河上拦河筑坝,提高水位,并从秦皇河南岸到庙岗止,筑了一条高出于地面的长达一千五百米的大干渠,驱使河水爬上庙岗。在庙岗上,以干渠为中枢,开挖了十条支渠,和西边山岗脚下的庙岗坑(原有的灌溉渠道)联结在一起,在山岗上构成了一个水渠网。就在这水渠网上,装了十八部木制水轮机,利用水力推动水轮机,带动三十四种机械工具进行生产。一年来,太平公社在庙岗上先后建立了农具机械厂、化肥厂、火药厂、造纸厂、竹器厂、农药厂、陶器厂、玻璃厂、被服厂、水泥厂、副食品加工厂和两个水电站,使庙岗成为一个综合利用水能的工业区。
一年前,庙岗上没有一个工厂,遍地是松林果树。1958年冬季,公社在这里兴建土高炉大炼钢铁,为了节省拉风箱的大量劳动力,出动了近二千人,苦战了五天五夜,把秦皇河水引上庙岗,造了十八部大型木制水轮机,利用水力带动鼓风机炼钢铁。1959年初,太平公社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在庙岗建立综合性的公社工业区。
庙岗的工业,是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逐步壮大起来的。最先建立起来的是农具机械厂。厂里的人员和设备,是原来太平镇里做铁器、木器、盆桶、五金等家具的手工业工人和手工工具。他们利用了原有的水力鼓风机鼓风炼铁、鼓风熔铸、鼓风打铁,并建立了翻砂车间。不但生产了大批木铁农具支援了农业,而且还为自己工厂制造了不少机械设备,使农具机械厂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随后建立的竹器厂、陶器厂、造纸厂等各工厂的木制、铁制的机械设备,绝大部分都是农具机械厂装备的。
太平公社引水上山,建立综合利用水能工业区的经验,打破了认为“要水流湍急、落差大的水才能利用”的迷信。秦皇河水和庙岗附近的地势,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太平公社的社员不屈服于不利的自然条件,决心改造自然。他们在挖掘水力潜力和利用水能上,获得了如下的几点经验:一、提高水位,增加流量。秦皇河水原来每秒只有零点四流量,二十六马力。他们拦河筑坝,不但将河水面上离地平线六米高的岗顶,而且使水流增加到每秒零点八流量,马力加大到五十多。二、分段建厂、逐层安机,使本来只有五十多马力的流量,起到二百一十马力的作用。三、因地制宜,安装各式水轮机,充分发挥流量、流速的作用。在落差高(三米以上)、水量少的地方,就采用双击式水轮机。在水量多、落差低的平坦地方,便采用涡轮式水轮机。这样,庙岗工业区不论在高地、平地或水源不足的地方,都可以利用水力开动机器。四、综合利用。不但利用水力来带动机器,进行生产、照明,而且还利用大干渠作运河,运输工业原料和产品,利用大小渠道的水装设自来水管,把水供应到厨房、浴室、饲养场等一切需要水的地方。同时,在安装水轮机的轮轴时,还特别注意采用一机带多机、一轴带多轴的办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轮机的灵活性。
现在,庙岗工业区利用水力的经验已在全社开花。全社共安装有一百五十四部水轮机,利用水力进行春米、碎料、制肥等等各种生产,一年可以节省七十二万多个劳动日。(附图片)
太平公社庙岗工业区综合利用水能示意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