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盐城专区人民乘胜前进口号响亮 “跳出盐城赶江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2
第3版()
专栏:

盐城专区人民乘胜前进口号响亮
“跳出盐城赶江南!”
本报讯 江苏盐城专区四百多万人民,在两年连续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豪迈地提出了“跳出盐城赶江南”的新的奋斗目标。他们力争在两三年内全面赶上和超过江南的苏州专区。盐城专区位于江苏北部,历史上是个地瘠民贫的地区,人民经济和文化水平比长江南岸的苏州专区落后。近两年来,盐城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巨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两年连续获得大丰收。以1959年的总产量与1957年比较,粮食增长38.1%,棉花增长64.5%,林牧副渔生产也在蓬勃地飞跃前进。
两年来的连续大跃进,使全区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变化,和苏州地区的距离正越来越小。过去赶江南的理想,现在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了。中共盐城地委站在群众运动的最前面,领导群众不断革命,及时地提出了“树雄心,立大志,跳出盐城赶江南”的口号,决定把赶江南作为全区今后两三年内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奋斗目标。总的要求是:“一年接近,两年赶上,三年超过。”这个口号既反映了全区农业生产两年继续大跃进的现实,又反映了全区四百多万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把党的领导和总路线更深地扎下根去,把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
为了实现“跳出盐城赶江南”的宏图大志,盐城地区各级党组织根据远大理想和具体措施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精神,找出了分期分批分项赶江南的具体道路:先创造“小江南”,然后全面赶江南。这就是把赶江南分成几个大的战役来进行。两年来,全专区七个县已有许多社、队全面和单项的生产水平接近或者赶上了江南。如建湖县有三万多亩七百斤到一千斤以上的高产田,九个千斤生产队,一百零八个八百斤以上的生产队。盐城县步凤公社历年来产量很低,由于公社化以后大力改良了盐碱土,粮食单产从1957年的三百多斤上升到六百多斤。已经出现的许多“小江南”,像许多面鲜艳夺目的红旗,给全区人民赶江南以极大的鼓舞。现在,各个县都选择了一个公社,各公社选择了一个大队,各大队选择了一个生产队,各生产队选择了一匡田,作为创造“小江南”的对象。这些“小江南”有综合的也有单项的,各方面的规格、措施都是高标准的。同时领导上又组织力量,加工培养重点,争取在一年内使“小江南”赶上江南,使“小江南”成为带动整个赶江南运动前进的火车头。
在创造“小江南”的同时,专区的各级党组织采取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集中力量大搞五项农业基本建设,为赶江南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第一,继续大兴水利。根据全区不同条件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东部沿海地区,着重解决部分洼地的排涝灌溉洗碱问题;北部旱田地区,继续整修渠道,巩固和发展旱改水的成果;西部水网地区,以大力发展机电灌溉为中心,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北部和东南部分高地,主要是开河挖塘,解决抗旱灌溉问题,力争在今年实现稻田灌排机电化,在全区范围内,基本上消灭一般旱涝灾害,确保增产。第二,以精肥为纲,精肥粗肥并举,大搞积肥运动。首先是狠抓养猪,今春全区实现两人一头猪,年底实现每人一头猪。其次狠抓绿肥,扩大绿肥田。继续大量积聚自然肥料,做到块块田头都有肥料塘。第三,开展群众性的改良土壤运动。争取在今年将现有熟田中的盐碱地改良过来,同时积极垦荒,扩大耕种面积。第四,继续选用、培育和大力推广良种。县、社、队普建良种基地,争取今年基本良种化。第五,积极进行工具改革,力争今年基本实现稻田排灌机电化,实现收割脱粒半机械化,并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跳出盐城赶江南”的口号提出以后,得到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冬春各项生产建设运动迅速推向了新的高潮。整个盐城专区,现在处处都是一片沸腾景象。一百八十多万劳动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投入了赶江南的第一个战役,近一个多月来,已取得辉煌的胜利。全区五百一十万亩三麦、一百零四万亩绿肥、四十万亩油菜的田间管理,已建立起四十多万人的专业队伍,突击追肥、理墒、治虫。奋战在水利工地上的三十九万多名社员,已完成了近四千万土方。以发展养猪、种植绿肥为主的冬春积肥运动进展很快,全区圈存猪数从去年10月底的一百零三万头增长到一百二十三万头。在土壤改良运动方面,已完成了四十七万多亩盐碱土的改良,占整个冬春任务的14%。沿海的东台、大丰、滨海等县还组织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开垦了荒地十多万亩。全区冬春生产运动正以越来越猛的趋势向前发展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