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安国麦田管理精益求精 普建科学技术组织及时指导越冬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2
第3版()
专栏:

安国麦田管理精益求精
普建科学技术组织及时指导越冬管理
本报讯 河北安国县在大片的丰产方里,建立了“五组、一室”科学技术组织,使“试验田”的管理水平提高,全县麦田丰产方的管理更加细致。
“五组、一室”科学技术组织,包括农业耕作技术研究组、对比试验组、气象观测组、种子培育组、农具改革组和土壤化验室,吸收干部、老农、技术员、化验员和气象员参加。这是带动广大群众向农业科学技术进军的骨干力量,由他们配合管理的“指挥田”和“试验田”,是促进全县丰产方管理的样板。
“五组、一室”的科学技术组织,是在干部、技术员和老农“三结合”科学技术研究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9年,安国县在丰产方里建起了三百一十八个“三结合”技术研究小组,负责搞了一万八千多亩“试验田”。全年共作了一百二十八项对比试验,总结了一百八十八项高产经验。这些经验都得到及时地推广,对促进全县粮食大丰收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三结合”还培养出了二千九百多名农民技术员,使一千八百多名干部掌握了较系统的农业技术,给农业技术革命增加了骨干力量。县委在总结丰产经验的过程中,肯定了“三结合”的方法,同时认为,要想更全面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还必须与其他科学研究组织结合。例如,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不仅需要和土壤化验紧密配合,也需要农业气象来作具体指导。县委根据这种情况,确定在大方园田里建立“五组、一室”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组织,使“三结合”变成了更广泛的结合。到1月12日,全县的二百零四个大方,已有九十八个大方建立了“五组、一室”科学技术组织,其余的大方也在相继建立。
安国县在建立起这一科学技术组织后,已有七千多名干部、社员和技术人员,展开了各项技术研究活动。首先,运用以往积累的技术资料和当前的对比试验,有力地指导了小麦越冬管理。往年,安国县没有冬季中耕的习惯,技术研究组织整理了1959年冬季中耕调查资料,以实物标本说明冬季中耕可以增根保蘖的好处,全县三十万亩麦田中,有二十五万亩适宜中耕,现已全部中耕一遍,使麦田的真根平均达到了一点三三条,比往年同期增多了零点五五条。在麦田冬季盖上粪,经过技术研究组织搞对比试验,证明每亩麦田盖八千斤到一万二千斤粗肥最合适。随即发动群众掀起了适量的冬季盖粪高潮。到1月10日统计,已有二十七万多亩麦田盖了粪。目前,全县有六万三千多名麦田管理大军奋战田间,在技术措施上精益求精。
为提早给小麦返青关的管理提供技术资料,目前各个丰产方里的科学技术组织,正计划从土壤化验、观测地温、地湿和土壤水分变化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对比试验活动,以便因地、因时、因情况制宜,订出小麦返青关的技术管理措施,让小麦过好返青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