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先革新思想 再革新技术 湘潭木工厂党支部发动群众掀起技术革命高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2
第4版()
专栏:

先革新思想 再革新技术
湘潭木工厂党支部发动群众掀起技术革命高潮
本报讯 记者刘耀黎报道:湖南省湘潭市木工厂党支部,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坚持政治挂帅,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这个厂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就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在全厂十三道生产工序中,有十二道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去年月月超额完成了国家各项生产指标。这个厂受到省、市委的表扬,厂的党支部也被评为湘潭市的红旗支部,受到中共湘潭地委的表扬。
湘潭木工厂有四百零四名职工、八个车间,是个生产农具、工厂用具和日用家具等二百多种产品的综合性木工厂。全厂三十六个党员中,有二十五个担任生产小组长、车间主任等职务。一年以前,该厂接受了制造两万一千部打稻机的任务,要求七十天完工。这对当时只有二百零八名职工、才成立不久的新厂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仍然用落后的刨子、斧头、锯子来生产,至少也要五个月才能完成。党支部为了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勇敢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并提出了大搞技术革新,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操作,来提前超额完成这一任务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提出后,受到了全体党员和大部分工人的积极拥护,但部分工人的认识还不一致。根据这种情况,党支部在全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讨论,使大家认识了要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就必须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要完成和超额完成艰巨的生产任务,就必须大搞工具改革。全体党员向支部提出保证,每人带头搞两项革新。党员马麦秋首先做出了齐头、刹榫、落尖三用机的模型,经过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帮助他进行了具体研究,绘出图纸,进行试制。在试制过程中,刹榫上的走条是铁的,要刨床加工,可是厂里没有这种设备,全体党员便用手抬着这笨重的铁制走条,轮班在砂轮上磨,终于试制成功了。这样,就把以上三道工序,由手工操作改为机械操作,提高了工效五倍。自此以后,全厂改革工具的合理化建议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该厂经过热火朝天的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后,到1958年年底,共发明创造和仿制了八种、十三台土洋结合的机具和一些小工具,使全厂的十三道工序中有九道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操作。可是,到去年2、3月间,又发现有三种、五台土的和土洋结合的机具和一些小工具,工人不再使用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党支部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思想问题,也有具体问题。比如有的工人由于技术不熟,工效比较低;有的工具因为制造时质量不够好,不好使用;有的则由于没搞好防护设备和制订安全操作规程,而碰伤了工人的手指。加以一件新工具的诞生不是十全十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人们对它认识不足,一遇到困难,就消极地停下来。根据这一情况,支部决定:全体党员都深入下去,依靠群众具体解决上述问题。党员朱运泉在平刨机上和工人边劳动边研究,知道由于没有防护罩,碰伤了两、三个工人的手指,大家都不敢用了。于是,他马上和工人一起做防护罩,并制订出安全操作规程。有的工人放着电锯机不用,却在一锯一锯地用手工锯木头。党员谭德训发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工人操作方法不熟练,工效不高。他便进行现场表演,耐心地帮助工人掌握操作技术,结果工效大大提高。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过去做的八种、十三台和一些小工具,工人都乐意使用,进一步促进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普遍深入的开展。并且又新制成了七种、十一台机具。
这个厂的技术革新取得巨大成绩后,有些人产生了满足现状的思想。党支部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及时组织全厂职工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否到顶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不仅没有到顶,而且仅仅开始走第一步。接着,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马麦秋等三个党员和两个群众,又组成了“革新突破关键小组”,这个小组仅在活动折椅的坐板上,就做成了取线刨、开口器三件工具,提高工效四到八倍,进一步打破了群众中“革新到顶”的思想。这样,全厂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又风起云涌,在短短的三个多月中,仅创造发明和仿制的中、小工具就达四十七种、八十二件,提高工效一至八倍。
这个厂的党支部由于充分发挥党员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紧密和群众一起大搞工具改革,在短短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就节省了两万九千六百四十二个劳动日,等于给全厂增加了33.4%的劳动力。现在全厂的生产高潮,正一浪盖过一浪,继续向前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