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北京电子管厂 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 北京有线电厂 共同创办业余工学院 为从工人中培养高级技术人材开辟了广阔园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2
第4版()
专栏:

北京电子管厂 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 北京有线电厂
共同创办业余工学院
为从工人中培养高级技术人材开辟了广阔园地
据新华社21日讯 北京电子管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北京有线电厂在办好职工业余初、中级文化技术学校的同时,适应生产跃进形势,又联合举办了一所业余工学院,从工人中培养无线电工业的高级技术人材。
这所业余工学院现在有学生七百多名,半数以上是工人;其余大部分是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技术员、设计员、工艺员和少数管理干部。学员由各单位保送,经过考试录取。
教育和生产结合,为工人阶级、为生产服务,是这所业余工学院的最大特点。学院的无线电技术、无线电零件与组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机械制造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等五个专业,都是根据三个厂生产上迫切需要而设置的。各专业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也依据生产上的需要,并吸收全日制大学相同专业的经验,采取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三结合的方法,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制定。每个专业的学习期限为五年,每周在三个晚上上课十二小时,学员毕业时掌握的主要文化技术知识,相当于四年全日制大学的毕业生水平。
由于教育结合生产,学员们把生产上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运用所学的理论研究,大大推动了生产上的技术革新。机械制造专业四年级学生季瑞康,是华北无线电器材厂机械员。他发现车间内油压机的垫圈经常坏,从化学课程中学到了有关的原理后,与教师合作,研究出了一种新材料制成的垫圈,安在油压机上可以使用一年左右,大大提高了油压机的运转率。北京电子管厂十六号车间有六十四人在业余工学院学习,他们经常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讲给其他工人听,提高大家研究问题的兴趣,然后和积极分子们一起组织了一个技术革新突击队,去年共完成了一百八十多项技术革新,使车间原有的手工操作基本上实行了自动化,生产月月满堂红,成了全厂的先进集体。
这所业余高等学院由中共北京电子管厂党委领导。师资、设备由三个厂合作解决。三个厂共抽调了四十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职教师。他们选派了一部分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学院进修,同时举办师资训练班,培养学院师资;对少数不能正式开课的教师,采用单科独进的方法,让他们边学习、边试教,或作辅导工作。他们还从各厂研究所、清华大学聘请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作业余工学院兼职教师。北京电子管厂党委经常对业余工学院的师生进行又红又专的教育,在教职员中实行“八抓”,即抓思想、抓计划、抓备课、抓讲课、抓辅导、抓批改作业、抓考试、抓学生管理;在学生中开展“五好一交”,即思想好、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建议好、及时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引导师生们在红专大道上前进。
在党委的关怀下,许多学员都勤学苦钻。北京电子管厂产品设计所六级排气工人、先进生产者芮龙法,解放初期只有小学程度,几年来一直坚持业余学习。他担任着车间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治安保卫委员,生产小组长等工作,生产、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安排好,坚持学习,没有缺过一次课。机器制造系四年级学员吴锦河经常出差,有时出去一、两个月,每次事前他都和教师联系好,将书本带在身边,按照教师指定的范围,抓紧时间自学。回来后,立即找教师补课,几年来各门功课考试一直是四分、五分,已被评为学院的“五好”学员。
为了在工人中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材,今年这所业余工学院开始实行春、秋季招生,既招新生、又招插班生、试读生或旁听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