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大兴多种经营 开展赶先进运动 晋北改变贫困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28
第3版()
专栏:

大兴多种经营 开展赶先进运动
晋北改变贫困面貌
本报讯 历史上以低产贫困著称的山西省晋北地区,继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公社化第一年又获得了连续大跃进。1959年全专区粮食总产量达到三十亿斤,比大丰收的1958年增长了15%,一年的产量等于解放前两年的产量总和。粮食单位产量比1958年增长16%,全区出现高额丰产单位三千多个,并有两个公社和一百四十四个管理区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亩产四百斤粮食的指标。油料、棉花、蔬菜、饲草也都获得了大丰收。水稻、甜菜等作物,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发展起来。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十分兴旺,年底圈存猪比年初增长了40%,并出现了许多万猪社、千猪区、百猪队。牛、马、羊等都是数量、质量比翼双飞。全年植树三百六十四万多亩,大部分山头、河畔栽上了树。全区果品收获了一亿多斤。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的结果,195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比1958年提高了30%,社员收入也大大增加。农副产品收购出现了满堂红,粮食征购任务也已提前超额完成。
晋北地区改变生产面貌过程中,干部群众中广立由穷变富的雄心大志,各地人民公社统一规划、全面安排、互相协作、开展竞赛。一年来在改造自然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水浇地面积扩大到七百七十万亩,有二百五十万亩耕地达到了旱涝保丰收的高标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两千一百二十五万亩,占应控制面积的41.9%;发展了近两千个“大泉山”,改良了二百一十七万亩盐碱地,使基本农田基本实现了水利化、梯田化、地埂化。另外,营造了东西八百里的防护林带,南北二百里的果树林带,以及沿桑干河三百里长的葡萄林。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打开了利用自然的局面。全区已有40%的管理区利用水、火、风、电实现了碾磨动力化,建成和正在兴建的农村水电站九十三处,动力站三百六十七处。
晋北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寒冷,过去耕作粗放,粮食产量很低,生产单一,农民收入很少。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落后面貌逐年改观。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生产获得很大发展,这更加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鼓舞了人们的干劲。人们不再说晋北条件不好,而是鼓起冲天干劲,力争超指标、超措施、超定额、高速度、高质量、高收入。全区广泛开展了穷队立志赶富队,富队更加富裕,有先进就赶,见困难就帮的竞赛。不仅全专区两千一百五十五个比较富裕的管理区比1958年平均收入增长了20%左右,原来每人平均收入不到四十元的两千八百二十五个穷管理区,都赶上和超过了当地比较富裕的管理区。整个农村出现了共同富裕的新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