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第三百八十一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1
第2版()
专栏:

第三百八十一次
本报记者 白林材 王殿学
第三百八十一次试验开始了。
连续铸管机,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参观的人们,把它围得水泄不通。只见试验小组长、老铸工张锡安,向倒铁水的人一招手,铁水包里的铁水,像一条银蛇一样,劲直地往铸管机里钻。老钳工李国信,跟着一搬闸把,铸管机的底盘,随着徐徐下落,金光耀眼的铸铁管,像是抻面似地延长着,前后只用了三分多钟,一根直径一百厘米、四米长的铁管就铸出来了。
壮志
创造连续铸管机的道路是曲折的。
老钳工胡恩善,出神地凝视着一幅图片。
这幅从画报上剪下来的图片,画着幻想中的连续铸管机外形,是鞍钢铸管厂研究连续铸管的唯一“资料”。画上只有一个架子,架子上有一个机器,至于机器里边是什么样,真是连一点边都摸不着。早在1953年,工厂里有一位工程师,曾经根据这份“资料”,设计了一种连续铸管机,试验几次铸不出铁管来,后来就把机器毁掉了。这回老钳工胡恩善,又要根据这份“资料”,重新设计连续铸管机,可以设想会有多少困难啊。
决心
试验开始后,就一次接着一次失败。
第一次试验时,上面倒进去的是铁水,下面出来的还是铁水,只铸成一个不到一寸长的管子头。当时有人说:有了管子头,就不愁没有管子。找来找去,有人发现,可能是结晶器太矮,建议加高结晶器。随着加高结晶器,管子头再加长,可是铸出来的还不是成根的铁管。这样先后试验了二百多次,铸出来的还只是个管子头。有些人就动摇了,认为办法都找绝了,算没有指望铸出管子来。一发现有了思想问题,工厂党委书记陈仿尧,就成天价呆在试验现场,和工人一块找原因想办法,亲自参加试验。突然有一次,竟连个管子头也拉不出来,铁水都憋在结晶器里面,再过几分钟就要凝固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陈书记奋不顾身,操起搬子,就卸螺丝,抢救铸管机。在党委书记带动下,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于把连续铸管机抢救出来了。陈书记一面擦汗,一面主持开会,他热情地鼓励大家说:咱们还得干哪,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泄气。
求精
又是失败了一百多次,管子是铸出来了,可是质量怎样呢?
大家一边看一边摸,都满有把握地说“没有问题”。等到一试验水压,问题可就来了。水压表的指针,刚一指向五字,管子的身上就冒“汗珠”了,随着水压表指针的移动,“汗珠”跟着一颗一颗往下滴。
急性的李国信,抡起几磅重的大锤,当场就把管子砸碎,人们拣起一块块碎片,又开始琢磨起漏水的原因来。技术员朱述尧,观察了几片之后,发现漏水的地方结晶粗,于是他就从理论上,启发大家说:管子漏水的地方,铁水结晶都特别粗,这可能是……接着你一言他一语,当场就提出九个解决的办法。
改进质量的试验,紧接着又开始了,九个办法逐个试验,每次朱述尧都做详细的记录,晚间还带回去对比着分析研究。虽然每次铸出来的管子,漏水的地方都在逐渐减少,在第十次改进了铁口之后,铸管的质量已经达到了质量标准。可是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
最后一次试验时,还没等管子凉透呢,他们就抬着去试验水压,当水压表的指针,最后指向四十五个大气压力时,竟没找到有一处渗水的地方,管子的质量比标准提高一倍多。他们自己的水压设备,最大只打到四十五个气压,这时有人建议:送到鞍钢无缝钢管厂去试验,看看到底能经得住多大压力?在鞍钢无缝钢管厂里,这根管子经受的压力,竟达到二百个大气压力,在管壁没有破裂之前,还是没找到有渗水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