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全民办地方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1
第6版()
专栏:访朝通讯

全民办地方工业
刘云沼 周毅之
白手起家
赵成植同志从部队复员回来,平壤市中区党委交给他一项新工作:办一个造纸厂。上级只派任务,却没有拨给他一个技术员、一个工人、一件机器。赵成植日夜苦思,赤手空拳怎样办工厂呢?他反复研究党中央六月全会的决议。党号召展开一个全民性的运动,发展地方工业。既然要全民办工厂,当然是人人动手自己干,哪能什么都依靠上级?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赵成植跑到上级指定办厂的地方一看,原来那里有一片荒地,是个铁工厂的旧址,战时被敌人炸毁了,现在已经变成杂草丛生的废墟,附近有一些战后新盖起来的住宅。他明白了:“那荒地上的许多废铁,不就是机器吗?那附近的居民,不就是工人和技术人员吗?”
赵成植开始进行建厂的筹备工作。他召集了一批家庭妇女,向她们解释党中央六月全会的决议,动员大家去拣废铁和砖瓦,自己造机器,盖厂房。妇女们听说要办工厂,都非常高兴,可是看见这般光景,心里不免有点怀疑:“就凭我们这些家庭妇女,能够空手在荒地上办起工厂来吗?”但是,她们又想,劳动党和金日成首相的指示是不会错的。于是大家就分头去拣废铁。这群妇女中有一个名叫金万实的姑娘,从参加建厂那天起,就变成了个“废铁迷”。她每天一大早爬起来,就立即往野地里跑,到处寻找废铁,看见一颗铁钉、一个马掌,就像发现宝贝一样,都往口袋里装。有一天,她找到一个六十斤重的旧齿轮,立即顶在头上,欢天喜地往回跑。造纸厂自己造的机器,正缺这样一个大齿轮。但是,齿轮还得加工才能用,自己又没有车床,怎么办呢?金万实想起附近有个机器厂,就又顶着齿轮去找那里的工人帮忙。当时正是年底,机器厂也在赶任务,没有时间帮助别人。金万实好歹求了半天,愿意给机器厂干双倍的粗活,和他们换工。机器厂的工人受了感动,决定加班替她切削这个大齿轮。
英雄气概
平壤中区造纸厂的许多机器,就是这些妇女利用她们从野地里拣回的零件和废铁制造的。她们怎样制造机器呢?当时参加建厂的人多数都没有进过工厂,只有老铁匠桂斗秀懂得一点技术,就由他领导大家造机器。他们请别的工厂代他们加工一部分零件,自己也动手制造一部分。桂斗秀用锄头的尖嘴切铁板,用铁匠炉化铁造毛坯,分给大家拿锉刀锉。他说:“在这样艰苦的时刻,我们每打一锤,锉一刀,都是表示对党和领袖的忠诚。”桂斗秀指着工厂前面的一间小屋说:“我就在那个铁匠铺里制造出这架比它大两倍的干燥炉。”
这是1958年冬天的事。
现在,这个日产十吨的造纸厂已经拥有五台日产三吨的造纸机、五台原料粉碎机、一架纸浆机和一个庞大的干燥炉……。厂里的工人还正在继续制造新机器,准备1960年增产一些工业用的高级纸张。
造纸厂的两千多平方米厂房,也是这些家庭妇女盖的。修建厂房的时候正是严冬,她们都没有盖房子的经验,墙壁还没有砌到一人高就倒下来了。再砌再倒,再倒再砌,就这样反复许多次,好容易才砌起一堵墙。妇女们用背架背砖瓦,爬上房顶盖屋瓦,常常工作到深夜不回家。女工赵永顺的丈夫到工地来找她,她说:“你跨千里马,我也要跨千里马。”
平壤中区造纸厂每天需要造纸原料十三吨,他们解决原料问题的办法也很感动人。工人们从中区卫生事务所每天运回的垃圾里,挑出40%的废物用作造纸原料。纸厂附近有许多机关、旅社和影剧院,每天都扔出大量卫生筷子(注一)、烟盒子、旧书报和糖果纸……。工人们想,这真是一个永远用不完的原料库。他们造了一批垃圾箱,送到那些地方去,每个月都收集到三十多吨造纸原料。他们还跟许多学校订合同,用新笔记本和学生们换旧笔记本,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原料来源。最近他们发动了一次突击运动,工人在业余时间收集了上千吨废纸。
郡办工业
在朝鲜,每个郡(注二)都有一些像平壤中区造纸厂那样白手起家的地方工厂。我们访问黄海南道(注二)的时候,参观了安岳郡的地方工业。那里有一个纺织厂,完全用野生植物、棉花秆皮、篦麻秆皮、兔毛、狗毛、牛毛等作原料,纺织五十多种布匹和线衣。这个厂过去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原来只有两台织布机,厂房也是借用别人的。现在,全厂已经拥有三百八十名职工和七十五台织布机,自己还盖了新厂房,每年生产二十多万平方米布。厂里今年计划把全部纺织机都改成电动,年产量将提高到五十五万平方米,全郡平均每人分得七米。
郡里还有一个农业机械厂,1959年在机床生产机床运动中,自己制造了五十六台机床。这一年,它供应农村各种农具和农业机械一百八十种共二万五千件,其中包括大批脱谷机、饲料粉碎机、铡草机和滚珠轴承。今年,这个厂准备供应农村各式农具和农业机械二百三十种共四万件。
安岳郡党委员长告诉我们,这个郡的地方工业是1958年党中央六月全会以后才发展起来的。郡内除了上述两个工厂之外,还有食品加工厂、造纸厂、建筑材料厂、轧棉花工厂、日用品加工厂、被服厂和石灰窑等。这些工厂的职工大部分是妇女,一部分是残废军人;原料完全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为了加强原料收集工作,从郡到里(注二)都成立了以人民委员会委员长为首的原料收集委员会,老人和小孩是收集原料的主力。各机关、工厂、企业也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收集一些原料。
遍地开花
自从前年劳动党中央六月全会决定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发展地方工业以来,朝鲜的地方工业出现一个遍地开花的局面,在六个月内,新建了一千多个工厂。现在,朝鲜北部共有二千多个地方工业企业,平均每个郡有十一个地方工厂,连许多偏僻的山区也都有了工厂。到1959年年底为止,包括生产合作社在内的地方工业,和1949年相比,工厂数增加到二点六倍,职工数增加到八倍,产值增加到十三倍左右。1959年8月底,地方工业的产品品种,已由前年6月底的一千七百八十种扩大到三千二百六十种。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对消费品、建筑材料和农具等各种工业品的需要。
1959年8月,劳动党中央决定改组工业管理体系,建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体系。中央的省(注三)、局缩小机构,抽出20%到30%的干部下放,加强地方工业的干部力量。轻工业省把所属的一部分工厂企业移交给地方管理;各道还分别建设了一些中等规模的综合机器厂、炼铁厂、水泥厂和燃料基地。同年10月,劳动党又召开地方工业会议,提出建立和扩大地方工业原料基地,加强企业管理,巩固技术基础,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等。这些措施大大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地方工业的发展和巩固具有很大作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长林桂哲告诉我们,朝鲜地方工业的蓬勃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地的职工家属甚至全体居民都参加了生产劳动,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了;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到了管理企业的知识;就地取材和供应,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中紧张的运输问题,并且还密切了城乡关系,对促进农村的文化技术革命有很大好处。他说,各地自力更生发展地方工业,大大减轻了国家对轻工业的投资。这是朝鲜能够提前两年半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总产值计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一) 朝鲜人用的一种木筷子,只用一次就扔掉。
(注二) 朝鲜的“里”相当于我国的乡,“郡”相当于县,“道”相当于省。
(注三) 朝鲜的“省”相当于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部。
(附图片)
新义州织造厂共生产十三种纺织产品,其中包括毛巾、人造丝织品和手套。这是工人正在检查毛巾的质量。图为平壤中区造纸厂的一个车间
朝鲜中央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