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找薄弱环节 订跃进规划 环江全民总结去年经验争取今年实现亩产千斤县 江阴分析有利条件大挖增产潜力掀起生产新高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3
第3版()
专栏:

找薄弱环节 订跃进规划
环江全民总结去年经验争取今年实现亩产千斤县
江阴分析有利条件大挖增产潜力掀起生产新高潮
本报讯 今年的农业增产潜力有多大?如何挖掘潜力?广西环江县发动全民总结去年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挖掘增产潜力,制定了1960年跃进规划。
1960年,这个县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三亿五千万斤,比1959年增产40%,实现亩产千斤县;经济作物计划总产值达四百九十六万元,比1959年增长88.3%;工业总产值计划达到一千六百五十万元,比1959年增长69.1%。实现这个规划后,全县平均每人有粮两千斤,每人全年平均收入可达二百五十元。
环江是一个僮、汉、毛难、瑶四个民族杂居的高寒山区,1958年曾获得广西粮食高产奖,结束了粮食不能自给的历史。1959年,农业生产继续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粮食总产量两亿五千万斤,比1958年增产69.5%;平均每亩产八百零五斤,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按人口计算,全县平均每人有粮一千五百六十斤。为了争取1960年更大跃进,1959年秋收以后,这个县召开了一系列的干部大会、群众大会,进行全民性的大参观、大评比、大总结。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找薄弱环节,挖生产潜力,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总结、对比、算账,干部和社员一致认为,1960年各方面的形势都比1959年更好。全县所有远田、低产田都做到了翻田过冬,刈草烧田,施足基肥;实行合理密植,也有很大潜力,据调查,1959年有不少公社、大队密植程度不够,如果抓紧这一环,估计可以增产30%以上;另外兴修水利、深耕改土、大造田间肥料站也是保证增产的重要因素。
旱粮作物的增产潜力更大。去年长美公社美垌生产队,在六十五亩旱地上,利用玉米套种黄豆、红薯,平均亩产相当玉米七百五十四斤,这个经验,今年可以全面推广。今年全县规划种旱粮作物九万亩,以亩产七百斤计算,共产粮食六千三百万斤,比去年旱粮总产量可增加89.7%。
垦荒扩种也是挖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环江县到处有可以种植的荒坡荒岭,表层肥厚,腐植质多,开垦之后,可以种植亚热带高产旱粮作物。这些作物耐寒耐瘠省工,产量也很高。全县今年计划开荒二十万亩种木薯,挖坑点种猫豆二十万亩,在屋边路边田边种木豆五万亩。
仅就以上几笔大账,实现1960年农业的跃进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最突出的矛盾是劳动力不足。全县今年耕种总面积共一百一十五万亩,加上工业副业等生产,共需用工三千一百四十三万个,而全县现有劳动力六万八千八百五十二人,以每人每年出工三百三十个计算,共可出工二千二百七十二万多个,尚缺八百七十一万多个。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全县正在大搞车子化、新式步犁化、插秧机化、打谷机化、加工机械化、水利动力化。这样就可以提高工效节约劳动力一千零八万个工。要把这个可能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在中共环江县委统一领导下,从去冬以来,全县各公社结合冬季生产,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最近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奖励了去年生产成绩优异的公社、大队、生产队和先进标兵,做好了年终分配与超包产奖励。
各级党委为了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从县委到公社、大队的各级党委书记和委员已深入基层,分片包干,特别注意加强对边远地区和后进公社的领导。
本报讯 1959年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的江苏江阴县,认真总结了两年来连续大跃进经验,分析了当前有利条件,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制订了1960年跃进的规划,从而掀起冬春生产全面跃进的新高潮。
江阴县1959年遇到百年未有的大干旱,但却获得千年未有的大丰收。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17.3%,棉花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17.5%,油料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3.7%,猪比1958年增长20.8%,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21.7%。在全面丰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分析了江阴县的具体特点,以寻找增产关键。这些特点是:第一、江阴县人多田少,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田,这对更快地增加粮食总产量和增加社员收入有一定的限度,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多田少,可以在提高单位产量方面大做文章。第二、有充裕的劳动力,可以大搞多种经营,增加社员收入。第三、山地多,水面广,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林业和水产的良好基地。第四、工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它需要农业的支援,也能给农业以支援。根据已有经验和上述特点,江阴县今后几年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是:以粮棉油猪挂帅,带动林牧副渔和社办工业、手工业的全面大跃进,把江阴尽快地建设成为有高度商品率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在这个总纲之下,1960年总的奋斗目标是:粮食增四成,棉花增三成三,油料增十二倍,生猪增二倍。
实现上述规划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坚持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的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第二,全县调整作物布局,适当扩大晚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计划1960年把晚稻面积从1959年的六万四千亩扩大到十七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18.8%。这样调整的好处是:①能够扯开夏种季节,调剂劳力,保证中稻、晚稻能按时栽插,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晚稻插得迟,追肥期长,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解决肥料需要与时间短促的矛盾。③中稻茬口种麦子,晚稻茬口种绿肥、油菜,仍然可以保持江阴早麦高产的特点。
第三,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主要是狠抓如下几点:①推广高产品种,做好茬口搭配。②实行合理密植增加栽插密度。③大搞水利建设,确保农业生产不断跃进。④大抓养猪,增积厩肥。⑤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做到田间管理园艺化。⑥防治病虫害、工具改革等措施,也要认真抓好。
第四,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可能扩大播种面积。办法是:①种满种齐,寸土不让,抓住田塍地边、屋前房后的空闲地大做文章。全县共有空闲地五万三千多亩,采取和大田挂钩的办法,使种在空闲地上的作物也做到有指标、有措施、有责任。②增加复种指数,主要是实行套种、夹种。
第五,组织一切部门,为农业生产服务。充分利用江阴工业、手工业发达的特点,组织各工厂与公社挂钩,大力支援农业生产。财贸部门做好农药、农械、农具、肥料、资金等供应,项项计划在前,准备在前,供应在前,生产需要什么,千方百计供应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供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