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大量开垦荒地 推广间种套种 多种高产作物 安徽春播面积大大增加 云南开荒垦田扩大耕地六百八十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4
第3版()
专栏:

大量开垦荒地 推广间种套种 多种高产作物
安徽春播面积大大增加
云南开荒垦田扩大耕地六百八十万亩
本报讯 中共安徽省委在领导春耕大生产运动中,由于认真总结了两年来大跃进的经验,找出了开荒和利用间种、套种及多种春播作物等办法,使春播面积比去年同期扩大很多;在多种的基础上,又采取多种高产作物,和全部采用良种等增产措施,力争实现多种高产多收的方针。
安徽各级党委早在去年秋收以后,就为今年春耕生产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制订了春播作物的种植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全省将扩大早稻、春山芋的播种面积,并利用春山芋地套种春玉米、棉花、麻类、烟叶等经济作物的春播面积计划也都比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各人民公社为了扩大今年春播作物面积,目前已开垦荒地六百一十万亩。从去冬以来,各地又从水利、肥料、冬耕、农具、种子等方面,全面为春耕大生产做了准备。现在,全省处处呈现了春耕大生产前夕的繁忙景象。
中共安徽省委总结的大跃进以来经验证明:大力扩大春播作物面积,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因为春播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又可避开7、8月间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和病虫害,一般产量都比较高。据省委调查,早稻单产可比中稻提高10%以上,春山芋可比夏山芋提高60%,春玉米可比夏玉米提高50%以上。春播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春播的早熟作物收获后还能增种一季晚秋,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争取了春播作物大丰收,对争取全年农业大丰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今年,安徽省在扩大春播作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中,比去年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采用开荒来扩大春播作物面积,既挖掘了增产潜力,又因新垦荒地第一季可以不施肥,每亩地用工量比熟地一般要节省40%。利用高秆作物玉米和矮秆作物山芋实行套种,可充分利用土地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再如,旱地改种水稻,每亩一般能增产二百多斤;改用良种,更是简便易行而增产效果很大的措施,以水稻为例,良种比一般品种能增产20%—80%。这些措施都符合花钱少、增产大的要求。
本报讯 云南省开荒垦田成绩巨大。据1月20日统计,全省已开垦田地六百八十多万亩。
云南省面积纵横广达六亿多万亩,但耕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6.5%。这里地广人稀,全省尚有适宜开垦的平坦荒地一千四百多万亩,其中连片的万亩以上的荒地有三百五十多万亩。去冬今春新修的五百多处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十万多处小型水利工程,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两百万亩,特别是有些地区实行“水利上山”之后,可使许多平坡和丘陵地带变为良田,为垦荒提供了有利条件。历年的经验证明:凡是执行了多种多收与高额丰产相结合的方针的地区,增产幅度都比较大。1959年,云南遇到数十年未有的大旱,但是有些公社的农业增产幅度高达五成到一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扩大了耕地面积。因此,中共云南省委为了取得今年大春作物的大增产,决定春耕前在全省增辟新田两百万亩(包括地改田),开荒四百万亩。因而很快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开荒高潮。
大搞群众运动是今年开荒的主要特色。各地在开荒之前,首先进行了垦荒增产的教育,因而一呼百应,万马奔腾。各地人民公社统一组织强大的人力和畜力,派出专业队伍,携带行李和工具,奔赴荒山野地,安营扎寨。在千年沉睡的沃土上,红旗招展,热气腾腾。“山高高不过脚底板,土硬硬不过手板心”,这就是他们的豪言壮语。在海拔三千多米的中甸高原上,两千多藏、纳西、彝、汉等民族农民,冒着雪花,驾驶着三千头牦牛、黄牛和一小部分拖拉机,犁开冰冻雪地,每日开荒达三千亩。在滇池旁的昆阳公社,每天出动了一千二百多人,一百多头耕牛,安设了三台抽水机和十张水车,边排涝,边打埂,边筑堤,向滇池夺田。除了专业队开田开地以外,各地还组织几次全民性的“歼灭战”,集中力量一块块地突击。
今年云南开荒的另一个特点是,大修水利和大开田地紧密结合,真是坝高水涨,水到田成。各地的口号是:“水利修到哪里,田就开到哪里”、“哪里有水利,哪里就开田”,形成田在前面“跑”,水在后面“追”,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局面。思茅专区的小孟连水库还没修好,水库附近的荒地即已开辟成田,民工说:“人家田都开好等水了,我们再鼓一把劲,提前完成任务。”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采取“库沟对号开田”的办法,边修水利边开田地。
今年云南开荒的时间紧,任务大,因此,在大开新田新地的高潮掀起之后,同时出现的是以大搞开荒工具改革为中心的高工效竞赛。目前全省大都采用牛犁代替人挖,实行了赶板推土化,有的地方还创造了爆破开田法,有拖拉机的地方还应用机械垦荒。由于广泛进行工具改革,各地的开荒工效普遍提高。普洱县东率公社半坡寨管理区,采取先放水松土,再用牛犁等先进方法,提高工效六倍多。文山县委书记帮助一个公社合理组织劳力和改革工具之后,由四十个工开一亩新田改为十至二十个工开一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