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1959年西充县小麦丰产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5
第3版()
专栏:

1959年西充县小麦丰产经验
中共西充县委会
四川西充县山多土薄,是有名的穷县。全县六十三万亩耕地,水田只占三分之一,旱地中70%左右是一尺以下的薄土。为了适应这种土壤条件,农民过去一直是大春栽红苕,小春种豌豆;极少数坝地才种小麦,产量也很低,解放前平均亩产在一百斤以下。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进耕作技术,小麦连年增产。1958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一百六十八点八斤,比解放前增长了将近一倍;1959年小麦平均亩产一跃为四百五十二点九斤,比1958年增长一点六倍。这是人民公社化的胜利,农业“八字宪法”的胜利,是人和自然作斗争,以及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作斗争的胜利。这些胜利使我们进一步树立了“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坚强信念。同时,在领导方法和耕作技术等方面,也初步摸索到一定的经验,为夺取今年更大丰收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一条龙”的丰产组织
书记挂帅,依靠先进,带动中间,提高落后,是西充县1959年领导小麦大面积丰收的基本经验。从种到收,我们一直采取了“以丰产片为阵地,以指挥田为核心,带动大面积,突击三类苗”的工作方法。全县共建立五条丰产路,四十一个丰产片,共约十万亩麦田。这些丰产片,一般是以公社党委为主管人,由各级书记亲自指挥战斗,并在片内建立自己的指挥田,从中摸索小麦高产的规律,借以指导整个生产。县委管农业生产的十一个委员,划片包干,一管到底。同时在所有县、区、社、队干部中,推行“干部责任片”的办法,在片内建立试验田,作为指导全片生产的根据。片以下再以生产小队或作业组为单位,组成四千多个麦田管理专业组,实行“划片包干,分组管理”,以加强田间管理的责任制。这样,路以下有片,大片套小片,层层有指挥田、试验田,认真做到了“任务、措施、物资、劳力”四落实,由县到区到社到队,形成了“一条龙”的丰产组织,充分运用了依靠先进、带动中间、提高落后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来推动生产。在小麦生产的每个环节上,片与片、组与组,相互开展了连环竞赛。通过连环竞赛、现场会等方式开展检查评比,组织社与社、队与队,自查互查,相互促进。尽管如此,但三类地区、三类苗还是经常存在。我们又专门开展了一个突击三类苗的运动,实行固定领导和劳力,要求定期变样。结果使三类苗的面积由20%以上降到5%以下。
事实证明,要麦苗长得好,需要狠心去抓,并不断发现和培养新的先进地区,树立标兵,让落后地区很快跟上去。哪里坚持执行了这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哪里的生产就搞得好。因地制宜执行“八字宪法”
因地制宜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是小麦丰产的根本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初步摸出了一些规律。现归纳如下:
深耕
西充县普遍采用了三种深耕的方式:①对于土脚较深、土质粘重、土层板结的田块,先起去表土(耕作层),然后深挖死土,混合施上底肥,最后将表土还原。这种办法,可以大大增加翻耕的深度,但速度慢,费力较多;②对于土脚较深,土层疏松的田块,可采取先搬开表土,然后耕套犁,耕完第一犁,将土用掀板或锄头拉开,再犁二道,并采用取前复后的办法,将表土依次盖在死土上,做到不乱土层。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速度快,费工较少,但深度只能达到一尺左右;③对于土层瘦薄的地块,采取传土和用客土加厚土层的办法,使不到一尺的土层,能加厚到二尺以上。以上三种办法,无论哪种,都必须做到不乱土层和混合施底肥,以便把死土变成活土。
深耕必须结合施肥。施肥办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分层混合施肥,即在深挖死土的同时,将肥料放在死土上,随挖随混,这种办法能使麦苗均匀吸收养分,促进麦苗生长。另一种是采取分层施肥,经过后来观察,由于粪土隔离,不利于麦苗生长:肥土混合层根群发育既多又壮,纯土层根多但不壮,纯肥层根群生长不好,而且有退化状态,特别是没有充分腐熟的肥料就更加严重。因此,我们认为混合施肥好。
究竟深耕到什么程度为宜?从小麦的生长情况看,一般是随着深耕程度的增加,根系相应发达,并且随着耕作层的加深而加深。由于根深,根群分布深广,吸收养分多,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产幅度有显著差别。但是,深耕也应有限度,根据我们在义兴公社一块深耕九尺的麦地内,冲洗麦根后观察,离麦脚五寸以内,根群相当发达;五寸到一尺处,大根存在细根减少50%;一尺至二尺处,大根减少到30%—40%,细根下降到20%—30%;二尺至三尺处大根稀疏,细根细弱看不清楚;三尺以上麦根极少。由此证明,耕得过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影响增产。
密植
密植是小麦丰产技术的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再争取穗大粒重,高产才有把握。但是,密植必须合理。1958年我县播麦用种量一般是二十五至三十五斤,少数高产田四十至八十斤。从实际生长情况看,在一般条件下,前者基本上能做到上林整齐,密植不倒。但后者刚分蘖就一苗挨一苗,通风透光比较困难,田间操作也不方便;生长后期,不仅穗短粒轻,退化粒也比较多。因此,每亩用种四十斤以上,如果不下特殊工夫培育,高产的把握是不大的。
在播种方式上,全部都推行了条播。株行距有2×5、(寸,下同)2.5×2.5、3×3、3×4、3×5、3×6、3×7、3×8等规格。根据既要土地利用率大,又要上林率高,还要收成好的标准,对各种播种规格的考察结果是:2×5、2.5×2.5两种规格,通风透光不良,土地利用率小;3×3、3×4也有土地利用率小的缺点;比较适合的是3×5、3×6、3×7三种规格;3×8播幅太宽,中间死苗弱苗黄苗较多。因此,过宽过窄的播幅都是不好的。
关于垅播、厢播和大小厢的问题。垅播的优点主要是土地利用率高,缺点是不易保水保肥,施肥灌水以后,水肥每每流失到垅与垅间的沟渠,如遇天雨,更加严重;而且在开垅上,即使掌握了东西向的要领,亦有半面苗好、半面苗差的现象。厢播除土地利用率比不上垅播以外,完全克服了垅播的缺点。但厢播又是大厢不如小厢好,小厢通风透光,便于田间操作,施肥、灌水、除虫都能做到家,不致践踏苗子,同时还能精确计算用种,做到密植匀播。
肥料
小麦密植以后,没有足够的肥料,高产就没有保证,同时肥料施用的多少、迟早和质量好坏,都会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从我县的肥源来看,一般是猪牛圈肥、草渣、污泥、老屋泥以及其他杂肥,除丰产片外,很少用化学肥料;从用肥数量上看,普遍感到不足。1959年大面积每亩用肥(中等肥料)实际只有一万到二万斤,丰产片是三至五万斤。根据县委指挥片调查,随着深耕程度的增加,每深五寸有一万斤质量较好的肥料,就能保住小麦丰产。在深耕一尺半,用肥三万斤的条件下,管理得好的麦田,亩产一千斤是有把握的。
有了肥料,还必须注意配合施用。配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肥和化肥配合;二是氮、磷、钾的适量适时配合。从实际生长情况观察,自然肥宜多,化肥宜少,很多单靠化肥的麦田,结果都不好。自然肥含有机质多,施后肥效稳定均匀,苗子不易猛长。因此,为了保证高产,应该以自然肥为主,化肥为辅。在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上,必须掌握“磷施两头,着重前头;钾施中间,着重拔节;氮肥配合,量不宜多”的规律。但要注意,底肥应该是氮、磷、钾三要素齐全的肥料,追肥前期以氮、磷为主,后期以磷、钾为主。在三要素中,磷、钾对小麦增产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多使用磷、钾肥,对壮秆、饱粒都有好处。在施肥的次数和比重上,应掌握“重施底肥,分期追肥”的原则,由于肥料足,麦苗从出土起,一直是健壮的,黄、瘦苗极少,而有些底肥不足的麦田,尽管追肥很勤,但追后三、五天苗又返黄,因而底肥能否施饱,是很关键的问题。全县普遍掌握了?针、分蘖、拔节、孕穗、饱粒等五个季节施下追肥,而其中又着重抓住了拔节肥,因为这是确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此外,我们还搞了根外喷磷喷钾和培页岩粉,以增加磷钾肥。
防倒
防倒伏是麦田管理的中心。我们本着防重于治的精神,把防倒伏工作贯穿到整个小麦生产过程中。防倒伏的方法,除了深耕匀播、合理密植、巧施肥料等基本措施外,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比较有效的办法:
第一、培土垒蔸。在分蘖末期和拔节初期,用页岩粉混细沙进行一次培土垒蔸,厚到一寸以上,个别田块有厚到三寸的,其效果表现在:(1)基部茎秆粗壮坚硬,有壮秆的作用;(2)可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株株上林;(3)培土时将苗分开,在短时期内,能帮助通风透光;(4)培土后增加了保水保肥的效果;(5)降低了植株地面高度,增强了抗倒能力。培土应分期进行,每次以培五分左右为宜,过厚了基部节间容易发白变黄,影响麦苗生长。培土时间,以分蘖到抽穗前为宜,过迟了操作困难,且易折断茎秆。培土时结合施些磷、钾肥,效果更大。据义兴公社十二亩高产田块调查,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未培土的四亩倒伏面达40%,培土二寸的五亩只倒伏5%—10%,培土五寸的一亩全部未倒。从一般情况看,凡是培土三寸左右的,就可基本消除倒伏现象。
第二、压苗。麦苗生到三片叶子时,每隔四、五天压一次苗,以二至三次为宜,不能过迟,以免折断茎秆,造成减产。压苗方法以足踩、石磙压为好。压苗的好处,主要是使分蘖苗赶上主苗,降低弱苗和壮苗的差度,减少无效分蘖。原因是压苗时,苗部受伤生长力降低,根部生长力则相对加强,可使根群发达,植株短健,有效地控制陡长,增强了抗倒伏的能力。
第三、插枝防倒和插枝扶倒。麦苗已经呈现倒伏现象的,就将枝剃成“鱼刺形”,插在行间,可以抵御七级大风。麦苗已被风雨打倒的,就逐行把已倒的麦苗扶起,只要当天倒当天扶,两三天后就会直立起来,同未倒的麦苗一样。
第四、疏无效分蘖苗和打黄脚叶。密植以后,无效分蘖和黄脚叶,对通风透光有严重的影响,根据观察,在未疏未打以前,麦苗基部颜色嫩白,疏打以后四、五天内即可转为青壮,如果把磷、钾肥混沙一齐施下,效果更好。
第五、实行根外喷磷、喷钾,对压制陡长效果很好,同时对壮秆、饱粒也有作用。
根据实践证明,不应采取赶露水和搭棚的办法防倒。赶露水后,麦叶萎缩卷筒,叶片下垂,对生长发育不利;搭棚的麦田,叶色由青变灰,呈现萎缩状态,这两种办法都不适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