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在鸡公山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7
第6版()
专栏:

在鸡公山下
周明
鸡公山人民公社在信阳县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各个山冲里有数不清的小河沟,水流经年不断。以往,除了灌溉稻田外,其余的水流都白白地流走了。
1958年大跃进以来,鸡公山人民公社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全民大办钢铁和争取农业丰收的同时,掀起了水电建设高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这无数的溪流上,建立了三座水电站,十一座水力加工厂和许多小型的水力站。从前白白流掉的水流,开始被用来代替社员们繁重的体力劳动。入夜以后,鸡公山上下繁星万点,电灯大放光明,给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鸡公山开始向电气化的道路迈进。
在红旗水电站
鸡公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在李家寨镇。李家寨河从镇子的背后流过去,红旗水电站就建设在镇后的河边上。
水电站的厂房共有五间,红瓦青砖墙,很美观,水从引水渠里流过来,冲击着木制水轮机哗哗作响,不停地旋转,水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
发电站的管理人员很少,只有一个小青年在看机器。水电站的负责人陶子坤同志告诉我:红旗水电站的经常流量是零点五秒立方米,发电量是九个瓩,发出的电能白天供给工厂生产,夜晚供给全镇机关、企业、学校和居民共六百多户照明。他说,别看这个电站小,现在人们简直一刻也离不开它了。去年水稻丰收,粮食急着加工外运,就靠这里安装了砻谷机和打米机来加工,每天能加工稻谷两万多斤,每一百斤的加工费只收六角钱,收费低,效率高。
鸡公山下加工忙
来到鸡公山脚下,我访问了新店生产队水力加工厂,这是大搞工具改革的时候最先建起来的。木制水轮机拖着一根皮带,皮带带动着两盘擂子,一个风车,一个打米机,一个小钢磨,几件工具飞快地转动着,发出高低不同的轰轰声。
厂长詹金友告诉我:水力加工厂不光能打米磨面,还能脱谷弹花。他们用水轮机带上脱谷机,一天脱粒五万多斤,不管天阴下雨都能干,带动轧花机,弹花机,生产效率能提高十几倍,双人踩的弹花机,一天只能弹花二十多斤,用水轮机带,一天一夜就能弹花三百斤。还能带鼓风机、加工饲料……。安上什么机器,它就给你干什么活。
在鸡公山下走了一遭,这漫山漫地的流水真叫人着了迷。一条水流利用起来,让它发电,让它变成水能,该有多大的好处!有水就建站,能发电就发电,不能发电先建水力站,这是引导农村生产逐步走上机械化、电气化的坦途。就以红旗电站为例吧,建站总共只花了三千五百元,而电站投入生产后,仅粮食一项每天收入一百二十元,一个月工夫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如果先办的是水力站,也不愁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它变成电力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