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榆木头”改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7
第8版()
专栏:

“榆木头”改号
禹堂
最近,在食堂门口的宣传栏里,出现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三斧难开“榆木头”,
场里出名老保守。
技术革命出新事,
梦中惊醒“榆木头”。
开动脑筋闹革新,
加油从此不用手。
恭喜老于得新号:
“革新于”的美名留。
说起这首诗,其中还有这么个故事。
那还是去年大闹技术革命的时候,全场的人差不多都提了合理化建议,改进了许多工具,使工作提高了效率。加油工于兴隆却像没事人似的,还是每天用手摇他的油泵,给汽车加油。当时,有人劝他开动脑筋,也来个革新。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我这老牛破车的加油泵,就没法革新,除非领导给我来一个电动的,不然,永远得用我这双手摇。”
由于加油工只有他和徒工小李两个人,场里便把他们编在车间一组。这个小组在那次技术革命运动里,提出了“人人提建议,个个有革新”的口号。组里的这伙青年,向他作动员工作,一次、两次,后来他腻烦了,便赌气地说:“我的脑袋是榆木头做的,三斧子也劈不开!”这一来,“榆木头”便在场里叫开了。这就是“榆木头”的由来。
最近,场里又开展了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职工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了。起初“榆木头”还是老看法,认为加油工作太简单了,没有什么可革的。徒工小李几次跟他说,都被他抢白回去,小李赌气也不再理他了。
这天吃过午饭,“榆木头”从食堂出来,见“宣传阵地”贴着一张鲜红的大字报。他好奇地走过去看,原来是表扬食堂炊事人员技术革新,制造出“洗米机”的。他看了后,心中不禁一动:“就凭食堂那样简单的工作,他们也能革新?这真奇了!”
看了这则消息后,“榆木头”接连好几夜没睡好觉。这天上班后,他看场里的车都出去了,工作闲了下来,便对徒工小李说:“小李,咱们找宝去!”
小李当时被他的神情闹迷糊了,等知道他要做“电动加油泵”的时候,他高兴得跳起来。真的,用手摇加油真够累的,加满一辆汽车的油箱,一个人得用手摇二十多分钟,像小李这样单薄的身子,连一个车的油箱也加不满,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全场一百多辆车,哪一天也得排大队等着。“榆木头”虽说棒,可是,连续摇上三辆车就累得够呛了。就这样,每天晚上从六点一直到十点多,这师徒俩手脚都不得闲。小李听说要用电动来代替手摇,怎能不高兴!
这师徒俩在车间找了个旧舵轮做皮带盘,旧链子做方向节,再用四个小八字轮珠子和五米长的废自来水管做传动轴。经过三天三夜的时间,电动加油泵制出来了;可是出了问题:马力没有,干看着没法用。这时,车间一组听了,马上把一个电马达支援了他们。终于,实现了加油用电动。人只要一按电钮,两分钟就把一辆汽车的油箱加满了,全场的汽车到八点就能全部加完油了。
这以后,开小组会时,“榆木头”发言了,他说:“这回轮着我提个建议了:咱们组在这次技术革命运动中,来个人人提建议,个个有革新好不?我保证再革他三项。”
“好啊!”组里的人都拍起手来。青工小王还提出一个特别建议:给“榆木头”改号。结果,全组一致通过,撤消“榆木头”这个外号,另外给起了个“革新于”的美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