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钢铁“小洋群”企业职工马不停蹄 作技术革新的急先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8
第1版()
专栏:

钢铁“小洋群”企业职工马不停蹄
作技术革新的急先锋
新疆钢和生铁的产量、质量、品种已提高到新的水平
合肥小高炉送风系统全面改革各项技术指标飞跃上升
涟源安平铁厂一月份实现十九项革新大大提高了工效
本报乌鲁木齐7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洋群发挥强大威力,促进了钢铁工业蓬勃发展。今年1月份和去年同期比较,钢增长了44%,铁增长了130%,钢材增长了25.4%。一个月生产的生铁,就比大炼钢铁以前的1957年全年的生铁产量还多;生产的大批弹簧钢、中碳钢、轻型钢轨和各种建筑钢材,不但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需要,而且有70%的钢材将外运支援其它地区的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钢铁工业是在贯彻执行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方针下发展起来的。现在,同1958年春季比较,铁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十几倍,钢的生产能力增加了三、四倍。
钢铁战线职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小洋群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由一座汽油桶装制的高炉起家的巴仑台跃进钢铁厂,目前已经有十二座二十八立方米小高炉投入生产,生铁成本在不到一年的期间就降低了50%,一年当中就收回建厂的全部投资,还向国家上缴利润八百九十七万元。新源钢铁厂小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二点六三,八一钢铁厂丁泽皋小组创造了转炉连续吹炼二百五十二炉无废品的优异成绩。乌鲁木齐铁路局机械厂第一炼钢车间王彦春小组创造了浇钢连续一千零一十一炉不跑钢不漏钢的纪录。由于技术革新的成果,小洋群生铁的含硫量一般都不超过0.08%,大大低于国家标准。钢锭合格率也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许多炼钢车间钢锭合格率都达到92%至98%,并且炼出了中碳钢、弹簧钢,轻型钢轨等新产品。
本报合肥7日电 安徽省合肥市钢铁战线的职工大闹技术革命,对小高炉送风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革,提高了风温、风量和冶炼强度,使小高炉的生产水平迅速提高。
合肥市小高炉的热风炉都是管式的。原来一个热风炉只能使用两星期左右,最多也不过一个月,就要发生管道烧弯,接头烧炸,形成跑风和风温下降等现象,严重地影响小高炉生产水平的提高。去年7月,当中共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十四号高炉热风炉管道改用大管道试验成功以后,合肥市各钢铁厂普遍推广了这一经验,并发展成为送风系统的全面的五项技术改革。这就是:送风系统的冷风管道、热风管道和围管由细改粗;热风炉内小管道改成大管道;冷风管道“丁”字形改为“人”字形,减少送风管道的弯头;送风管道中的眼镜阀改为调节阀或闸门;扩大风口小套内径,如十三立方米小高炉的冷风和热风管道的管径,均由原来的二百五十公厘改为三百五十公厘。
小高炉送风系统进行五项技术改造以后,使各种管道和风口更加合理,阻碍风力畅通的现象大大减少,因而相应地提高了风温、风量和冶炼强度。通过五项技术改革,全市小高炉的入炉风温,一般比原来增加了30%左右,风温由四百度提高到五百度到六百度,冶炼强度由一左右提高到一点九五以上,热风炉的寿命可延长六个多月。如管径加粗和接头减少后,大大减少了风量的损失,一般冷风压与热风压之差,由原来损失50%左右减少到20%左右。“丁”字形接头改为“人”字形接头,局部阻力损失风量比原来减少65%左右。眼镜阀改为调节阀,使调换热风炉时不用停风或慢风操作,减少炉况的波动,也杜绝了眼镜阀的跑风现象。
随着风温、风量和冶炼强度的不断提高,合肥市小高炉的各项生产指标飞跃上升。去年7月份在未进行技术改造以前,全市小高炉的平均利用系数是零点六六三,生铁的合格率只有86.5%,焦比是一点七四。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后,各项生产指标就逐月提高。到今年1月份,全市小高炉的平均利用系数已升到二点三四吨,生铁合格率提高到97.42%,焦比消耗降低到零点九五四。同时,还涌现出了许多高产炉。1月份平均利用系数达到四以上的有三座,最高的达到四点二九,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三以上的有八座。
据新华社长沙5日电 湖南涟源县安平铁厂在小洋群炼铁生产中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1月份实现主要革新项目十九项,分别提高工效一倍到四十多倍,生产连续跃进,提前两天完成了生产计划。
这个厂在去年已经进行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使全年生铁生产计划提前三十二天超额10%完成。今年生铁生产任务比去年要增长56%,矿砂生产任务要增长一点六倍,可是劳动力要求比去年平均人数减少25%。怎样做到既大量增产又大批节约人力?工厂党委发动职工群众展开了鸣放辩论。经过人人献妙计,又提出了主要技术革新项目五十一项,这些项目实现之后,今年全厂就可节省出30%左右的劳动力,全年的生铁和矿砂的生产任务还可以争取在第三季度完成。
为了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厂里成立技术革新委员会,工区、车间分别成立技术革新小组,并且作出了全年的技术革新规划。冶炼车间规划1月份先从碎焦场修筑一条一百二十多米长的轻便铁路通到二号高炉炉边,用卷扬机把焦炭用车子提升到炉顶,改人力肩挑为机械运输。全车间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抽出四十多个职工,在厂长、副厂长的具体领导下,自己测量,自己设计。没有钢轨,就用元钢代替;没有卷扬机,机电工人就从仓库清出一部电动机,装配成为一部卷扬机;经过十多天的紧张劳动,完成路基土石方七百多方,架好了通往炉顶的木质天桥。副厂长胡丁福还同木工颜春仪一起,试制成功了炉顶运输的自动卸料车。原来二号高炉炉顶用二十七人肩挑运输,现在焦炭提升用卷扬机、炉顶运输用卸料车,劳动力节省了十五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还保证了冶炼需要。接着,炉前炉渣的运走,碎料场原料的破碎,翻砂间铁水的运输,焙烧炉矿砂的提升等,也都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采矿方面,1月份在三个工区增修了平巷十一条,使平巷运输全部用车子,提高工效四倍以上;打炮眼用手摇扳钻,比手工提高工效三倍。采矿一工区还架设了两条索道,安装了两条滑运道。采矿生产经过技术革新,共节省出四百多个劳动力,矿砂日产量却由过去的二百多吨提高到三百五十多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