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打开智慧的宝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8
第4版()
专栏:

打开智慧的宝库
本报记者 李正杰
天津十万名家庭妇女参加街道工业生产以后,走进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劳动锻炼了她们,使她们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和操持家务的才能智慧,又在生产岗位上放出新的异彩。
才能智慧的青春
“五金车间一搞竞赛,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废品生产车间的妇女研究出用废纸袋的油烟子生产轻油,这都是发动群众的好处,咱们在车间里可要多开些诸葛亮会。”炮台庄街生产服务社主任徐连君正在业务会上布置工作。别人向她汇报情况,提出问题,她很快就提出解决办法。徐连君布置完工作,又急忙奔向化学车间。……这位领导着分散在各处的十七个车间、二百七十多名工人的主任,每天都细致地安排好要作的工作,有条不紊地领导着全社的生产。
但是,一年前,在她刚刚组织了四个妇女准备参加生产的那天晚上,她又兴奋又为难,坐在床边上一直楞楞地出神:领导四个妇女生产什么呢?她看看身边熟睡的六个孩子,自言自语地说着:“摆弄六个孩子倒不发愁,要搞生产可就费事啦。”从这一天起,徐连君经常迎着朝霞出去,背着月光归来,到处找门路、联系业务。终于找到了加工瓷勾的活。尽管加工一个瓷勾才一厘钱,可她心里却高兴得了不得。紧跟着徐连君又组织了妇女小车运输队,筹备五金、喷漆、锻铁等车间,逐渐地发展到十七个车间、二百七十多名工人。刚创办时,每个月创造的产值还不到二百元,现在已发展到三万一千多元。
生产规模的扩大,不断给徐连君提出新问题。没有办法时,徐连君就及时向街党委请示,街道党委教导她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对呀!一个人的手再大也遮不了天。”徐连君心里一下子豁亮了,她一方面建立了社委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同时又处处找群众商量。在劳动力的调动上,她就根据每个工人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活路。到车间有困难的,就安排在家里生产。她又通过群众的讨论,逐步地建立起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使生产井井有条。徐连君因为家务琐事而被埋没了的才能和智慧,现在又恢复了青春。她不但由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个管理企业、指挥生产有方的主任,而且因为提高了政治觉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钢包铁水“冶炼”人
夜幕降临的傍晚。万德庄街的一条胡同里,映出一片红光。一个土造的炼铁炉,流出火红的铁水。“小刘,把铁水包倒满了,皮带轮要用二百多斤铁水,可要一次铸成,别返活。”一个正在浇铸配件的妇女高声喊着。声音刚落,这位妇女又熟练地端着小铁水包,浇铸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牙轮铸件,铁水又快又准确地顺着水口流入了铸件砂箱。她的熟练的动作,真像一个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可是,谁知道她在一年前还是个不出门、一说话就脸红的家庭妇女呢?
五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字不认识的王少兰,是在去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才走出了家门的。劳动生产打开了她的眼界。钢包、铁水、轰鸣的马达声,牢牢地攫住了她的心。一听说街道要办翻砂车间,这可趁了她的心愿。当时一个师傅,加上她和另一个妇女刘志英,三个人找了一车砂子,借了一个小土炉和风箱,又在街道里拣了些碎铁、破棍,在一条露天的死胡同里就成立了翻砂车间,为大工厂铸造配件。什么叫翻砂?焦炭什么样?多咱能炼出一吨铁的铸件?……这一切对王少兰来说都是那么新鲜。这个细心的妇女,一直留心观察着师傅怎样造型,怎样浇铸。晚上回到家里,就反过来复过去背诵着一道道工序。平常,记下师傅说的每一点技术,每一滴经验。等到她学着造型的时候,拿惯了针线、盆罐的手,忽然不听使唤了,手一直哆嗦,急得她狠狠地打着自己的手,心里暗自念叨着:“别慌,耐心地学。”真是苦学不负苦心人,王少兰一步步熟练地掌握了从造型,刻砂芯子,直到浇铸轧钢嘴子等各种铸件操作技术。现在学习了文化、掌握了技术的王少兰,不但懂得了铁、炭所含的各种成分以及解决含硫量高等技术措施,而且还不断地提出技术革新措施。牙轮的齿磨光了,她就用木块拼成牙套,放在砂模上;为了赶制紧急的配件,她还研究出直接利用机件造型的方法。现在,什么样的铸件,需要多少铁水,王少兰一眼就能估计个差不多。这位顽强学习技术的妇女,获得了区级先进生产者的荣誉。
“十八姐妹”新风貌
一群刚下工的妇女,在街头互相嘱咐着:“晚上可要准时来温习功课”,“你早一点来给我讲讲四则题”。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的模范集体——靶?街生产服务社纸袋车间的“十八姐妹小组”,又在准备升班考试了。
原来这十八个妇女谁也不认识谁,当去年参加生产以后,才把她们聚到一起。新的生活,越来越使她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过去她们在家里除了缝缝补补、抱抱孩子,就只有串串门子;现在,她们一有空就学文化、读报或者凑到一块研究技术。一年来,她们一直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文化学习。遇到星期二和星期四,她们还分别学习两个小时的政治和技术。就这样,这十八名妇女已全部由文盲或半文盲,达到高小的文化水平。有个叫蒋桂珍的妇女,原来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时问孩子功课做完了没有,淘气的孩子把本子往妈妈脸前一举:“你看,这不都写完了嘛!”“谁知道是真的假的”,不识字的蒋桂珍一点也没有办法。现在她却能够经常细致地检查孩子的功课了。有时娘俩一块学习,儿子教妈妈算术,妈妈帮儿子识字。蒋桂珍还经常把街党委书记讲的时事和国家建设情况,告诉给自己的孩子。原来在家里除了料理料理家务,别的什么都不闻不问的刘春梅,总感觉丈夫说什么都有理,就连丈夫有时在工厂里发脾气、闹不团结,都没法劝说。现在她懂得了许多道理,一而再地说服自己的丈夫。在她的帮助下,丈夫的脾气也逐渐改了。
知识给了十八姐妹力量,提高了她们的觉悟,她们对国家的财产有了深厚的感情。她们原来所在的车间由于地势洼,一下雨,水就漫到膝盖。只要遇到下雨天,十八姐妹就昼夜地在车间里保护原材料。有一次,在深夜里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十八姐妹不约而同地都跑去了。大家掏水的掏水,给桌子垫砖的垫砖,雨衣也都盖到纸袋上,一直干到快天亮,财产一点没有损失。在一次小组生活会上,她们谈出了一个共同的感想:“党和毛主席使我们跨进了新的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