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跃进中的安徽钢铁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09
第2版()
专栏:

跃进中的安徽钢铁工业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 李任之
高速度发展的一年
1959年安徽省钢铁工业获得了新的巨大跃进。
这一年安徽省钢铁工业的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保持了高速度。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速度很快,在短短的五个多月的时间内,全省即建成了四十三座三吨转炉,建成了八座中小型电炉,十套小型轧钢机。钢铁生产增长幅度很大。1959年全年钢的产量比1958年“洋钢”产量增长五倍多,生铁产量比1958年“洋铁”产量增长三倍多,钢材1958年还不能生产,而1959年生产了三万多吨。以这样快的速度发展钢铁工业,在安徽省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第二个特点是,生产水平逐月稳步上升。第三个特点是“小洋群”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许多原来只是单一生产生铁的小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既能炼铁又能炼钢、轧钢的小型联合企业。
发展“小洋群” 提高“小洋群”
在1958年大办钢铁运动中,省委为了完成当时的繁重任务,并为以后钢铁工业的发展打下基础,根据中央提出的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结合安徽省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加强马鞍山钢铁公司等重点钢铁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土洋结合,以洋为主”的做法,按照就原料、就交通运输、就动力、就技术的“四就”原则,大抓炼铁“小洋群”的建设。经过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全省就建成了八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八百多座,为1959年钢铁工业的继续跃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1958年大搞炼铁“小洋群”的经验,安徽省1959年在整个钢铁工业战线上,全面地发展了“小洋群”。如:大搞采矿“小洋群”,炼焦“小洋群”,耐火材料“小洋群”和炼钢、轧钢“小洋群”等。从1959年5月份起,又大抓了三吨转炉和小型轧机的建设,仅用五个多月的时间,就使全省炼钢能力增长了八倍。轧钢设备则从无到有,建立了轧钢的初步基础。这些工程对完成1959年增产计划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在发展炼钢等“小洋群”的同时,还巩固和提高了原有的炼铁“小洋群”。在这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其中最突出而又带根本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利用系数。因为利用系数提高了,一个炉子就能起两个甚至几个炉子的作用,就可以提高产量,降低焦比,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质量也可以随之提高。要提高利用系数,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而主要的关键是提高风量、风温。因为提高了风量、风温,就能提高冶炼强度。所以,省委对炼铁“小洋群”的技术改造,始终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集中力量对供风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彻底的改造。现在,大部分小高炉都实行了双风机并连送风,扩大了风口,加大了风管的直径和管壁,改进了管道的接头和闸门,实行了多嘴燃烧,使每分钟鼓入炉内的风量达到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的六倍,比原来设计要求提高了一倍。冶炼强度也随之大大提高了。省委机关钢铁厂实行了大风量高风温操作以后,冶炼强度陡增40%。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我们又进一步解决了原料管理和其他各个环节上的问题,促进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改造。
经过上述改造以后,收到了十分显著的功效。去年12月份平均开炉的容积只比元月份增加7.8%,而产量却比元月份增长168%。小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迅速提高。例如,利用系数,元月份平均只有零点六三六,12月份平均达到一点五八三;生铁合格率,3月份平均只有55.7%,12月份平均达到91.8%;成本,11月份比第一季度下降了43.8%。到今年1月份,小高炉平均利用系数又上升到1.696。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钢铁“小洋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大搞群众运动 深入开展竞赛
1959年安徽省钢铁工业战线的群众运动搞得广泛深入,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而且运动自始至终都是持续不断地发展和不断高涨的。安徽省钢铁工业战线上的群众运动所以能够做到广泛深入,首先是大搞了红旗竞赛,做到了事事搞竞赛,处处搞竞赛,人人搞竞赛,月月季季搞竞赛,从头至尾搞竞赛。在组织红旗竞赛中,我们着重抓了“教”、“提”、“比”三个环节。“教”就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形势,向职工进行形势教育,使他们看清方向,保持旺盛斗志。“提”就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和生产关键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和鲜明生动的口号。例如:1959年第一季度我们针对炼铁“小洋群”存在的人员多、劳动效率低的情况,提出了以大力整顿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力作为各个企业的主要奋斗目标;第二季度针对小高炉生产不够正常的情况,提出了以提高利用系数,提高质量为中心,实现高产优质的要求;第三季度根据有些地区出现的大面积高产情况,又提出了开展大面积丰产竞赛;第四季度又提出了大战四季度,提前和超额完成1959年增产计划。“比”就是经常地进行评比。通过讨论和检查月、旬生产计划,发动职工查差距,摆关键,找原因,从而发现先进与落后,发动群众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事实证明,开展红旗竞赛是大搞群众运动的良好形式,是激发和提高职工群众劳动热情和革命干劲的有效方法。
1959年大搞群众运动中,我们针对广大职工干劲大、热情高,但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特点,一开始就强调要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围绕生产关键问题,我们采取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三结合”的方法,大搞钢铁“试验田”。不仅省、专、县各级领导干部搞钢铁“试验田”,而且各厂矿企业和车间也普遍搞钢铁“试验田”,创造和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及时地推广了这些经验,很快地突破了生产技术关。例如马鞍山钢铁公司从1959年11月20日以来,就组织了一千多次技术表演赛,共涌现出重大的技术革新三百多项;大大地提高了操作技术水平。建筑一座三吨转炉的炉衬,由原来十二小时缩短到十四分钟;大修化铁炉时间,由十八小时缩短到三个多小时。
在改进企业管理方面,我们也采取了群众路线的方法。一方面坚持领导干部参加劳动,另一方面组织工人参加管理,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紧密结合,这样就不断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集中领导 统一调度
钢铁工业生产和各方面的联系十分广泛。不仅内部环节很多,而且外部牵涉面也很广。在内部来说,生产钢铁,就必须要有炼铁、耐火材料和采矿、炼焦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一环扣住一环,环环都要扣紧;在外部来说,既需要煤炭、电力等部门供应足够的原煤和电力,还需要交通运输部门把大量的焦炭和矿石及时运到炉前。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原材料需要量也增长得很快,开采时常跟不上需要。同时运输任务繁重,运量分布不平衡,运量大,运力小的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安徽的矿石和煤炭的产地不在一起,从矿场运到工厂,要经过公路、内河、长江、铁路等许多环节,这就更加加大了运输的任务。此外,安徽电力工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跟不上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集中领导,加强统一调度。
在实行集中领导方面,省、地、市委都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每个地、市委都有书记专管钢铁生产,并设立了工业办公室,着重抓钢铁工业方面的工作。每月召开三次电话会议,布置检查生产工作,每日了解生产进度,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别着重“三大抓”。一是大抓原材料供应。我们一面派出干部深入矿山、煤矿,大力组织开采,加强调度工作;另一方面又健全和充实了各级运输指挥机构,根据生产要求,逐日安排运输计划,及时调配运输工具,督促检查发运情况,从而保证了钢铁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大抓基本建设。为了保证钢铁生产有足够的设备能力,在各个不同时期,我们又成立了各种临时性的指挥机构。1958年大建小高炉,全省从上到下都成立了冶金工业指挥部;1959年大搞转炉建设,从省到厂又成立了钢厂建设指挥部,集中人力物力,统一制造设备,集中建筑安装力量,分期分批建设,大大地加快了建设速度,提供了足够的设备能力。1959年安徽钢和钢材的生产任务,有70%到90%以上是依靠新增能力来完成的。如果不大抓基本建设,不通过集中领导的方法来加快建设速度,要完成1959年钢和钢材的生产任务是会有困难的。三是大抓对薄弱环节的领导。我们一发现薄弱环节,随即采取措施。例如1959年年初发现钢铁产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不熟练,从省委到厂矿党委就集中力量设法提高了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当产量上升以后,质量不高又成为突出的矛盾。省委就及时召集地市委书记、厂矿工长和技术人员专门研究对策,制定措施,使质量迅速提高了。1959年夏季严重干旱,水力发电量陡减,省委又立即成立了节约用电办公室,一面调整负荷,节约用电,一面发动群众办电,千方百计寻找电源,使钢铁生产的用电首先得到保证。在组织钢铁生产的过程中,对每个时期突出的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是保证钢铁生产不断跃进的重大措施。
乘风破浪 继续跃进
安徽省1960年的钢铁工业生产任务,在1959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跃进。有些产品产量将比1959年有成倍的增长,基本建设任务也将增长很大。为了实现今年的继续大跃进,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首先保证提前超额完成第一季度的生产建设计划。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以高产、优质、低成本、多品种和安全生产为中心的红旗竞赛运动。要继续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切实整顿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额工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增产不增人。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抓紧新产品的试制和生产,特别是要多炼优质钢和合金钢,增加钢材品种。要加强基本建设工作,特别要集中力量进行采矿、炼焦、烧结、轧钢等工程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强交通运输工作。
现在安徽省钢铁工业战线上的形势很好,广大职工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的红旗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