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庄稼人造出了洋化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1
第2版()
专栏:

庄稼人造出了洋化肥
新华社记者 王炳奎 李玉山
河北唐县望都人民公社化肥厂,是1958年大跃进中建立起来的。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厂由小到大,从土到洋,成为望都人民公社化肥网的中心。现在全厂已拥有六个车间,四十七间厂房和六十二名工人,能生产化肥和农药十六种,日产化肥四万斤;生产的盐酸和硫酸亚铁,质量已经达到市场商品的水平。目前除颗粒肥料车间劳动强度较大外,其它化肥农药的生产过程,大部已采用机械操作。
从两张筛子办起
1958年6月初,社员们在缺少资金、没有设备、毫无经验、不懂技术的情况下,办起了这个化肥厂。当时没有厂房,就临时借了社员两间屋;没有工具,向供销社借了四个铁桶,自己改造了一下,又买了两个筛子,算是全部生产工具;不懂技术,便派人到县颗粒肥料厂学习;没有原料,就发动群众采集。这样,经过四天筹备就投入了生产。开始,每天只能生产四千斤颗粒肥料;后来,逐步扩大到每天能生产两万斤颗粒肥料。
生产颗粒肥料以后,工人们就开始研究制造骨粉。因为没有熏骨机,骨头既不能脱胶,又不能出油,因而不易粉碎。同时厂里连一匹牲口也没有,只靠人力粉碎,每天只能生产二十斤骨粉。困难没有吓倒这些“庄稼人”,他们到处找办法,日夜苦钻研,终于从一个医生那里找到了窍门:把骨头用石灰和草木灰腐蚀一下,就容易粉碎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着生产的发展,资金增加了,厂里买了锅驼机,开始利用动力粉碎骨头;可是人力摇箩却赶不上了。骨粉车间主任麻梦虎发动大家共同研究,制造成功了一个动力带动的自动箩,节约了劳力,骨粉生产达到了日产二千斤。
土法制成洋化肥
农业生产大跃进,需要品种更多、质量更好的化肥。化肥厂便派出念过几天书的杭连池到外地参观学习;同时组织技术研究室和研究组,边生产,边研究。经过“取经”和自己研究,便计划试制硝酸铵、喷磷液、过磷酸钙等化肥。制造这些化肥都需要硫酸,怎么办?工人们修建起简易的燃烧炉、酸塔和操作台。当生产第一炉硫酸时,因为没有母酸液,生产不出硫酸来。这时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对土法产生了怀疑;也有的人讥笑说:“这是只流不酸了吧!”党支部针对这种思想情况,提出“不用硫酸母液做引子行不行?天下第一滴硫酸是怎样来的?”发动大家展开辩论。大家根据硫酸能与水化合的道理,找出了以水代替母液的办法。母酸问题解决了,可是本地产的矿石含二氧化硫少,所以酸塔温度低,成不了硫酸,只能制成硫磺。经过研究,在矿石中加些焦炭助燃,并想出了用浓硝水代替硝酸的办法,解决了温度低和制硫酸时硝酸不足的困难。经过七昼夜的深钻苦干,四十二度的硫酸终于出炉了。
盐酸也是制造化肥需要的原料,所以在制成硫酸后,又开始试制盐酸。大家经过钻研试验,制成了盐酸反应锅。当地制盐酸的原料不多,又研究出用卤水做原料制盐酸的方法,每一斤半卤水可生产一斤优质盐酸,和市场上的盐酸质量一样。
硫酸亚铁既是化肥,又是农药。厂里制成盐酸以后,又开始试制硫酸亚铁。制造这种化肥需要耐酸锅和耐火缸。开始用普通锅试验了一下,三两天锅就坏了。后来大家想到炉火旁加温罐,能使水变热,便根据这种道理,制成了“硫酸亚铁双层锅”,锅内加热,罐内加酸。这样,不但解决了缺少耐酸锅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据有关部门化验,这种方法制出的硫酸亚铁,含亚铁96.7%。
需要什么制什么
这个厂以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前提,作物需要什么,厂里便生产什么。去年春天小麦返青后,急需速效化肥,化肥厂就生产了喷磷液、过磷酸钙等化肥,使小麦很快发育起来;棉花发生了红蜘蛛,厂里首先生产了石油乳剂。为了全面彻底战胜虫灾,工人们还利用槐树、桃树、椿树的根和叶,以及打碗棵等野草,试制成十二种土农药,及时支援了除虫战役。
从二百元到七万元
望都人民公社化肥厂自建厂的第一天起,始终坚持勤俭办厂、自力更生的原则。现在的四十七间厂房,除技术性强的瓦木活计外,全是工人自己动手建成的;一些生产化肥用的炉灶,也都是工人自己研究建造的。厂里的干部既是指挥员、服务员,又是生产战斗员,他们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原料问题上,这个厂充分利用了废物和自然资源。在生产化肥时,当地烟煤不足,工人们便研究改灶,用白煤代替烟煤;利用炼钢铁剩下的废碴子,代替制土化肥的磷素原料。
这个刚刚诞生一年多的化肥厂,建厂时的临时投资是二百元,现在已积累到七万多元。从只能生产颗粒肥料,变成了一座综合性的化肥工厂。
(附图片)
开封化肥厂硫酸车间外景 新华社记者 徐振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