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陆巧生创造“土轮船” 一次运肥二十五吨节省劳力四十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1
第3版()
专栏:

陆巧生创造“土轮船”
一次运肥二十五吨节省劳力四十个
本报讯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革新和创造了抽水机带水车、单人脚踏水车、六行条播机、五行点播机等先进农具和水稻蒸汽催芽法,种出了“万粒斤”水稻的浙江省青年技术革新突击手陆巧生,一跨进1960年,他又创造成功了“土轮船”,使运肥能节约出不少劳力。
1960年元旦,陆巧生创造的一部用抽水机做动力的“土轮船”开航了。
很早,陆巧生就想找个办法解决运肥问题。他左想右想,认为出路只有一条:“向工具要劳力”。他看到运河中的小轮船怪好,就去找木工姚之庆商量用抽水机改装土轮船的事。他们起初用抽水机出水的冲力作动力,失败了;后来改用螺旋桨,也失败了;又经过几次改装和试验,都不行。陆巧生立即同大家一起开诸葛亮会,又跑去向轮船公司的人请教,才知道原来是螺旋桨做得不合格。以后又经几个昼夜的苦战,终于搞成了。经过试用,这只“土轮船”一次可以拖七只到十只木船,可运肥二十五吨以上,节省四十个劳力。河上运输拖带化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陆巧生在做各项生产时,处处注意找窍门,抓关键,动脑筋,搞创造。
一次,陆巧生去临安学习时,看到一部水碓在打米。水碓怎样转得这样好呢?他走近一看,原来是水轮造得巧。他立刻照着画了个图样,回来就和姚之庆照着干起来,忙了四天四个半夜,终于搞成了。一部抽水机可以带两部水车,一天就节省十二个劳力。这个工具很快在全县推广了。
去年,大麻公社种了五千零一十八亩早稻,可是连一分秧田也没有用。秧苗是从哪来的呢?原来他们全部采用了蒸汽育秧。
1958年春天播种期提早以后,烂秧很严重。陆巧生分析了一下当地烂秧的原因,主要是催芽不好。他想,麦芽是用蒸汽催芽的,芽出得又齐又快,稻种不是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吗?他把这个意见告诉了乡党委。党委书记李如俊立即鼓励他说:“你回去大胆试试看!”陆巧生就找了一间密室,靠墙放四口锅子烧蒸汽,把谷种放在蚕匾里准备催芽。他又请各小队干部去看,提了改进意见。苦战了三天,谷种出芽率达93%以上。这种芽谷播种到田里不仅不烂秧,而且六天到十天就可以插秧,比一般秧田提早十天到半个月。后来陆巧生和沈禄富在县委第一书记张冰痕同志支持下,又进一步把它发展成蒸汽快速育秧法,这样就使整个育秧过程摆脱了自然的控制,完全听人的指挥了。
1958年陆巧生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北京他参观了全国农业展览会,知道了广西畦边县青年种出的水稻亩产五千斤的先进事迹。他立刻向讲解员请教了培育的经验,并写信到畦边要来了三斤种子,和团支部书记华宝华等一起试种起来,结果创造了水稻“万粒斤”良种。
陆巧生解放前是讨饭的叫花子。是谁使他翻了身,成了青年先进标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共产主义战士呢?是谁使他掌握了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并鼓舞他不断前进呢?是党。一提起党,他就满怀激动地说:“没有党就没有我陆巧生。”因此,他把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看成自己的切身的事业,把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看成是最大的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