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玉米定向种植产量高——广安县玉米定向培育和宽窄行种植法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1
第3版()
专栏:

玉米定向种植产量高
——广安县玉米定向培育和宽窄行种植法介绍
李正泉
广安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属丘陵,气候温和。玉米是全县旱地主要作物之一,历史上享有“金广安”之称。1959年全县种植早玉米五万亩,平均亩产一千零二十八斤,加上套作的中熟玉米八万多亩,平均亩产七百三十三斤,比特大跃进的1958年平均亩产三百二十斤增产128%。广安县农民不断的革新耕作技术,是去年获得玉米大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玉米的定向培育和宽窄行种植法,虽然基本上还在试验阶段,但丰产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它是提高玉米单位产量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玉米定向培育和宽窄行种植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密植程度,保证每亩株多、穗多、穗大、籽重、产量高。它打破了人们认为玉米是高秆作物,果穗着生在茎秆中部,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不能密植的论断;它还打破了茎秆高大晚熟种的作物,每亩不超过三千株,一般茎秆中等的中熟种不超过亩植四千株的极限。1959年,全县玉米大面积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四、五千株,高产田每亩五、六千株。由于密植程度增加,群众便创造了适宜于密植的方法——定向培育和宽窄行种植法。
定向培育是充分利用玉米叶子自然对生的特性,经过人为的培植,达到玉米的叶子向一定方向生长,植株便于通风透光,可以缩短行、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株数,进一步发挥玉米生长潜力。根据我们1959年在太山人民公社调查,在同等耕作条件下,选用本地金黄玉米良种定向培育的九亩,亩植六千二百四十株。其中采用人工移苗定向的植株达80%,平均亩产一千二百零四斤;另外三点六亩,每亩植六千一百二十四株,40%经过匀苗定向,亩产一千一百零九斤。花桥区委一亩试验地,种“川农56—1”玉米,每亩四千八百二十五株,其中采用人工摆播与播种,匀苗定向的占90%以上,亩产一千零八十一斤,比未定向的同一品种的一点五亩增产57%。
群众认为定向密植有三大好处:(一)能解决密植以后通风透光问题,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提高产量;(二)缩短株距,适当放宽了行距,便于田间管理;(三)玉米定向以后不致因叶子交叉,相互遮盖雌花,影响授粉。
如何才能达到玉米定向生长?1959年全面推广了定向密植技术之后,我们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1)适当增加用种量,待苗出土能识别叶子的方向时,匀去不定向及病弱小苗,达到全部定向,全苗壮苗,一举两得。全县1959年每亩地用种量由过去五斤左右,增加到十斤。(2)使用移苗器移苗。当苗高三寸左右时,在原穴内进行移苗定向。移苗时最好选择雨后晴天,或晴天浇水湿润土壤后进行移苗定向。县委推广了大良人民公社共产党员张培中等同志创造的竹制移苗器(每个成品只花几分钱),每人每日能定向四到六亩。(3)部分丰产地还采用方格育苗与培育棉苗的营养钵相类似,待苗出土后,立即带土移苗,定向栽培。但这种办法花工较多。如采用就地育苗,提早育苗,提早移栽,错开季节,可以避免劳力紧张。
1959年,全县在玉米密植的基础上,推广了宽窄行种植方法,使密植的玉米得到更加良好的通风透光的环境。我们根据品种株型,采用了三种种植形式:(1)宽行二尺五寸,窄行一尺五寸,平均行距二尺,穴距一尺二寸(以下同),每穴留苗双株,加上边行可以增加株数,亩植五千株左右。这种方法适宜于种植本地良种、株型中等的金黄玉米。(2)宽行三尺,窄行二尺,穴距六寸,每穴单株,亩植四千株左右。这种方法适宜于种植金皇后、白导方等株型高大的品种。(3)宽行二尺二寸,窄行一尺八寸,穴距一尺,每穴双株,亩植六千株左右。这种方法适宜早熟、株型矮小的二坂早、七匹叶等。
上述种植方法的效果,根据我们在永兴第一大队调查,宽窄行每亩种植四千株以下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亩种四千株以上的,增产幅度就很大。采用宽窄行每亩种四千六百七十株的,比等行播种的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果穗长一点五厘米,果穗增加二点八克,倒伏减轻17%,亩产增加24%。每亩种植三千七百五十株的,采用宽窄行与等行播种方式,产量仅相差0.6%。这个事实说明:随着玉米密植程度的增加,种植方法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宽窄行种植法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推行宽窄行种植的同时,必须与定向种植、南北开厢东西播种、错穴种植相结合,以发挥玉米密植更大的增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