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青龙县山区大建丰产方 高力铺大队按土种植、因地划方、薄地高产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2
第3版()
专栏:

青龙县山区大建丰产方
高力铺大队按土种植、因地划方、薄地高产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据河北日报报道 河北青龙县肖营子公社高力铺大队,创造性地运用平原建丰产方的经验,在山区大建丰产川、丰产坡、丰产沟。青龙县委推广这一经验,在全县迅速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建设丰产川、坡、沟运动,把全县春耕生产推向了新高潮。
高力铺大队去年在一百九十亩土地上试搞丰产川、坡、沟,不仅实现了粮食平均亩产五百四十五斤的大面积高额丰产,还带动全队获得了平均亩产五百斤的高额产量。树起了“山区也能搞丰产、薄地也能多打粮”的旗帜。
这个大队推行丰产方的经验时,大多数社员坚决支持,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山区条件差,不能推行平原丰产方经验。大队党支部提出“山区究竟有没有条件推行丰产方经验?”组织广大社员鸣放辩论。社员们提出:能不能推行,就看有没有干劲;我们能搞好丰产试验田,也一定能搞好丰产方。党支部委员佟波说:“咱能让大河搬家,让高山低头,为什么不能搞丰产方!”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党支部派支部委员佟波、团支部书记马广兴担任专业队长,还配备党团员作骨干,建立丰产方管理委员会。
这个队在大搞丰产方运动中,根据山区地势、土质复杂,生产门路广的特点,创造了“因土质、因地势、因作物划方”的办法,把全队划成“一川、二沟、七坡、十五方”。“一川”,就是把河川两岸较平坦地都划为丰产川;“二沟”,就是把面积大、荒地多、有少量果树基础的金鸡沟划为果树丰产沟,把面积小、坡向阳、水源充足的庙鸡沟划为葡萄沟;“七坡”,就是把全队所有的坡地,本着“土地连片、土质作物大体适宜、便于经营”的原则,划成大小不同的七个丰产坡;“十五方”,就是根据山区土质复杂的特点,把全队平地、坡地、山地进行统一站队,逐块挂钩,首先因土质划作物,再根据尽可能做到耕种连片、便于经营、利于作物生长的原则,具体地划分丰产方,使样样作物有方,方方增产。
在丰产方的经营管理上,根据山区地块零散、土质瘠薄的特点,积极贯彻农业“八字宪法”。首先把小块地改大块,一年来已改出零碎小块地二百三十多亩,由过去一百七十多块改成四十六块;另外,边改地块、边修梯田,使全队一千二百多亩坡地全部修成水平梯田,并做成畦田,实现了山地园田化。为了保证高产,积极打透河井、搞石井连环上山,在山上挖水泉、蓄水池、水柜、水窖等,使山地也实现了水利化。同时,根据山区地离家远、道路不平,运粪费工等特点,在川、沟、坡、方内建场(猪场、积粪场),就地积肥。在作物配置上,根据坡地多、梯田多,易于通风透光,和土壤、肥料种类多,适宜种植多种作物等特点,普遍实行了高秆作物与低秆作物、早熟作物与晚熟作物间种套种复种,普遍地推行了玉米、谷子间作,提高了复种指数。这种种植方法,比单一种植可增产50%到一倍。
在劳力配备上,采取了以丰产田固定专业队,按单项作物丰产川、沟、坡确定专业小组。各专业队又根据生产需要和各人的技术专长,划成棉花、小麦等五个专业小组,并做到劳力专业化与相互协作紧密结合。例如春播前,小麦专业组浇返青水忙不开,其他小组就积极支援;种棉时,小麦组又支援植棉,保证了按时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青龙县委认为高力铺生产队的经验是高速度发展山区生产的经营方法,普遍推广这一经验,就可以把山区农业生产推向新的阶段。县委在高力铺大队召开了有公社党委书记和生产队长参加的现场会议,全面介绍了这个队的经验,并号召各社队开展建设丰产川、坡、沟的运动。县委这一号召迅速传遍全县,一个大建丰产川、沟、坡的运动在全县火热展开。塞外的春天,虽然还是寒风凛凛,但到处都是建丰产川、沟、坡,修梯田、建方田猪场、搞水利建设的人群。到2月上旬,全县划丰产川、沟、坡二十五万亩,扩大坡田水浇地七万亩,方田建猪场三千二百多个,建方田地头粪场一千八百多个,送肥一百六十多亿斤,每亩达到二万斤。
(附图片)
河北省安国县城东人民公社社员们,向丰产方送肥,迎接春播
 王晓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