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推广多快好省的识字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2
第4版()
专栏:

推广多快好省的识字法
本报评论员
万荣县扫除文盲工作的特点是,速度快,质量高,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巩固和扩大了扫盲成果,从而消除了回生复盲的现象。脱盲后的学员,大量阅读通俗读物,如饥似渴。万荣县的人口是二十一万,但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注音读物却销行了十八万余册,仍然供不应求。这说明了这些学员不但已经真正摆脱了文盲状态,而且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正在迅速地提高着。
万荣县真正解决了巩固和迅速提高扫盲成果的问题,这是他们扫盲工作中最突出的成绩。
这个成绩的获得,是由于他们采用了注音扫盲的办法,就是:先以二十小时左右的时间,让学员掌握拼音字母,然后再以一百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拼音字母作工具,教学汉字,使学员达到扫盲毕业标准;学员脱盲之后,通过大量阅读注音读物和大量写作,使之及时巩固和继续不断的提高。学员们有的读了几本书,有的读了几十本,有的已经读了一百多本。通过阅读,扩大了识字量,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万荣县的农民根据自己亲身的体验,把注音扫盲叫做“多快好省的识字法”,是很有道理的。注音扫盲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通过大量阅读注音读物,统一了汉字的读音,自然也推广了普通话。
万荣县的经验,再一次证明:拼音字母为扫盲工作开辟了一条捷径;注音扫盲是使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捷径。
有的人耽心,“注音扫盲会影响扫盲任务的及时完成”。事实证明:注音扫盲不是推迟了,而是加快了扫盲速度,因此不会耽误扫盲任务的完成。事实上,让群众掌握一种大大有利于巩固和提高的自学工具,只会使扫盲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更扎实。
还有人耽心,群众学了拼音字母会妨害对于汉字的学习。他们以为学了拼音字母,回头还得“丢拐棍”,不丢就不能“搬家”。万荣县青谷村图书室,原有七百册书,很少有人去借。注音扫盲以后,添置了六千册注音读物,门庭若市,有时天不亮就有人在门外等着借书。而且不仅注音读物有人借,现在连那七百册不带注音的书,大部分也开始有人借了。以为读了注音书报不能读一般书报,以为不“丢拐棍”就不能“搬家”,这种顾虑是没有根据的。
有的人认为:“注音扫盲好是好,就是要训练大批师资,困难太大。”的确,为了推行注音扫盲,需要训练一定的骨干。这是一个困难,但是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山西晋南专区在春节期间组织一百万青、壮年人学习拼音字母,发动全区四十万中小学师生利用寒假进行包教,平均每两个半学员就有一个老师。这样的条件,不仅晋南有,全国其他省、其他专区、其他县也都有。由此可见,师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也有的人认为:“文盲快要扫完了,注音扫盲是多此一举”。不错,1958年以来我们扫掉了很大一批文盲,成绩很大,但是,也还有不少文盲,正在进行识字学习,或将要进行识字学习。脱盲以后还有巩固提高问题。动员脱盲学员进业余学校后,有拼音字母这个工具和没有拼音字母这个工具,效率有高低之分,速度有快慢之别,结果是不一样的。万荣县的经验证明:拼音字母不仅是扫盲的好工具;而且也是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的好工具。因此现在提出注音扫盲,提出利用拼音字母来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是完全必要的。
注音扫盲以及利用拼音字母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完全符合我们今天迅速扫除文盲、大力发展工农业余教育、高速度地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的迫切要求,完全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精神,因此万荣县的经验,应该加以肯定,并应有步骤地加以推广。目前在山东、安徽、湖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陕西、河北等省区,正在总结自己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万荣县的经验。其他地区,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参照万荣县的经验,首先做好试点工作,然后加以推广。我们预祝他们在推广万荣县的经验后,在扫除文盲工作上,作出更辉煌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