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在中苏友谊之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3
第8版()
专栏:

在中苏友谊之城
李健羽
我到过傍山环海的旅顺口,这里随处可见纪念中苏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标志:友谊街、友谊林、友谊塔、友谊公园、友谊电影院……,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着友谊的微笑朝着你,使你不禁会暗自赞叹:旅顺,的确可以被誉为“中苏友谊之城”。
我是去年盛夏来到旅顺的。站在市中心的白玉山上瞩目四望,只见青山绿海,一派画境。远处水天相接,海燕穿过游弋着的舰艇,翩翩起舞;近处万树丛中掩映着白色的屋顶,郁郁苍苍。但是更吸引人的,还是港湾边那两座耸天矗立的塔。胜利纪念塔金色塔尖上的红星和中苏友谊纪念塔那洁白的雪花石塔身,衬托着蓝天绿树,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辉。晚上,月上柳梢,清风徐来,我徘徊在塔下的雪杨和青松中,谛听着海的涛声和这儿哪儿传来的友谊之歌。这些歌有很多都是苏军留下来的。永远怀念着苏联朋友的旅顺人,常常用歌声来抒发他们对于苏军的怀念之情。
旅顺人民对我们伟大盟邦苏联,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想想旅顺那五十多年饱经忧患的沉痛历史吧!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旅顺一直被践踏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残酷的蹂躏。是谁给他们打开枷锁的呢?旅顺人民,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是围着红领巾的少年,都会众口同音地告诉你,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主席,是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盟邦苏联和她的英雄儿女——红军。旅顺人民万分珍惜中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赵家坊居民委员会主任鞠秀英老大娘保存着很多苏军送给她的纪念品:苏军俱乐部美术工作者苏什科娃亲手给她雕塑的石膏像,苏军一个连队回国前赠给她的留声机和装满苏军军官、士兵照片的大镜柜,使她那间不大的小屋里,时时刻刻都笼罩在友谊的气氛里。她带着幸福的回忆对我说:“那些人呵,太好了,实心实意地帮助我们,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们是外国人。”在旅顺的千家万户,哪一个人没有几个远方的苏联朋友!每逢节日,写着苏联花体字的各式各样的美丽信封,从莫斯科、从伯力、从海参崴如同雪片一样飞向旅顺,向他们解放过的土地上的朋友、房东,致以友谊的问候。
苏军回国以后的几年里,凡是来到中国的苏联朋友,总是想到旅顺看看,也有为了专门访问旅顺而来中国的。他们带着兄弟般的关怀与热爱,代表全体苏联人民来探望旅顺人民。我在旅顺的时候,正好苏联老人普拉特柯夫斯基夫妇也来到了这里。十四年以前,他们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亚历山大送到为帮助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祖国而开进东北的苏军部队。亚历山大在一次炮击中壮烈地为中国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曾经为了失去自己的儿子而流泪,但长久留在他们心上的却是无限的自豪与骄傲,因为他们生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战士,他用他的生命换来了千万个旅顺人民的幸福与光明。普拉特柯夫斯基在旅顺对人们说:“中苏两国人民有一颗共同的心,一双共同的手。中国是五个指头,苏联是五个指头,谁若是敢触动其中一个指头,十个指头都会感到疼。”这个普通的苏联人的话,道出了中苏两国八亿人民的心意。
旅顺,到处唤起我对中苏友谊的强烈感情。我亲手触到了苏军留下的34型坦克,它在卫国战争时期经历了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的全部光荣的里程,最后又参加解放中国旅顺的战役;我久久地停留在苏军移交给我们的军事历史博物馆里观览苏军帮助我们解放东北的史实;我坐在友谊公园过去为苏联朋友经常憩息的椅子上遐想……这一切一切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可惜时间太仓促了,使我不能更多地来全面了解这座友谊之城,不过通过两三天的所闻所见,我却可以告诉没有到过旅顺的人,这里是可以发人深省的,她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中苏友谊课,使我深深体会到中苏两国人民在对共同敌人进行的斗争中结成的深厚友谊的绵长不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