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和沃洛夫在一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4
第3版()
专栏:

和沃洛夫在一起
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工程师 王洪顺
1958年7月12日下午,我刚刚从施工现场回到办公室,我们炼铁厂的厂长就叫我同他一起到汉口车站去欢迎苏联专家。厂长告诉我,这次炼铁厂一共请了六名苏联专家来帮助一号高炉开炉。当时我想,如果专家中有从库兹?斯克钢铁厂来的该多么好啊!因为1956年我曾在那个厂实习过,对它感到特别亲切。
当从北京开来的绿色客车徐徐停下来时,我们兴奋地走上前去迎接贵宾。我忽然听见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在招呼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沃洛夫同志,我在库兹?斯克实习时的老师。我跑上前去同他握手、拥抱,喜出望外地叫道:“沃洛夫同志,热烈地欢迎您……”看见沃洛夫同志,使我回忆起了刚到库兹?斯克钢铁厂,厂长把我介绍给沃洛夫同志,并指派他帮助我实习时的情景。沃洛夫工程师有一张圆圆的面孔、一双笑迷迷的蓝眼睛和一颗热忱的心。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不停地对我说:“需要我们那些帮助,我们一定尽力。我们一定就把所有的经验都介绍给你们,使你们回去后能很好地建设新中国。”刚到苏联时,由于我的俄语很不熟练,而且听力很差,学习初期很吃力。有许多次,他给我讲一个问题,不知要讲多少遍,还常常用俄文写。如果写出还看不懂,他就画图来说明,直到使我完全了解为止。
沃洛夫来到武钢后,我们经常一道去检查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常常爬到七十几米的炉顶,钻进使人难以忍耐的热风炉。武汉的8月份是酷热的,怕专家太辛苦了,我们希望他不要经常到施工现场去。可是他笑着说:“我到中国来是帮助建设的,不是来作客的。”
9月13日,新中国第一座自动化的巨型高炉,比原计划提前建成投入生产了。沃洛夫为我们的快速建设而高兴。为了使这座巨型的现代化高炉开炉顺利,在开炉时,他同我们一起度过了不眠之夜,直到亲眼看到第一炉铁水顺利流出后,才去休息。
11月初,为了提高产量,高炉转为高压操作。转高压后的第二天,由于原料变动,发生了事故——四号风口涌渣。我和沃洛夫一起跑去一看,炉渣由风口往外流,把风口视孔盖烧坏,渣和火往外喷射得像一条凶恶的火龙。沃洛夫同志在这种紧张情况下,立即提出把高炉由高压转为常压操作,并组织配管工喷水冷却。沃洛夫同志和我们一起奋不顾身地用水管浇水。我知道这种情况很紧急,有被烧伤的危险,当即劝阻他,要他迅速离开现场。但他马上反驳我说:“不要照顾我,生产重要……”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为了消除这个事故,沃洛夫和我们一道奋勇抢救,终于使熔渣凝固,火焰熄灭,迅速处理了这次事故。
现在,我们的一号高炉正常地生产着,情况一天更比一天好。每当想起了同沃洛夫专家相处的日子,想起他给我们的帮助时,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那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