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苏友谊之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4
第3版()
专栏:

中苏友谊之花
第一拖拉机厂装配工部副主任 张富宽
当我们亲手装配出来的“东方红”拖拉机,源源运到祖国各地支援农业机械化的时候,作为一个拖拉机的生产者,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兴奋。我们拖拉机装配工部,从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到现在产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设计水平。这条总装配线,是按着苏联的先进经验设计的,我们的技术又是苏联老大哥亲手教会的。全工部的工人,在两年前,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拖拉机,现在都成了装配拖拉机的能手。这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这是苏联老大哥的真诚援助的结果。
1955年,党送我到苏联去实习。到了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职工热烈地欢迎我们。最初,我到变速箱小组实习,组长亲自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地教……直到我学会了为止。我是工人出身,对一些技术新名词,不能很快记住,苏联组长发现我这种情况后,每天在业余时间教我学会五个名词。最后,我在总装配线实习,工长伊凡对我更是热情,他知道我回国以后也要做工长,就要我跟班实习。由于苏联同志的耐心帮助,我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学会了装配拖拉机的技术和知识。在那些日子里,我和伊凡结成难舍难离的友谊。我回国的时候,伊凡紧紧握着我的手,含着满眶泪水说:“有什么问题,在信上告诉我们。”回国以后,我把在苏联学习的技术,又全部教给三十个新工人和徒工,他们又带徒弟。加上在厂的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使我们全工部的工人都很快地掌握了装配拖拉机的技术。现在,我们总装配线的三十个工位,已全部突破了设计定额。
我们装配工部的工人,没有辜负苏联老大哥的帮助。我们不仅全部利用了所学得的技术,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革新运动中,我们工部实现了电葫芦回程自动化,还制造了自动抽油器,万能工具箱等。我们一定再接再厉,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拖拉机,让中苏友谊之花,开遍祖国的田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