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抓住大麻增产的主要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4
第7版()
专栏:

抓住大麻增产的主要环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大麻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久,分布区域广。大麻纤维除了主要用做高级纸张原料以外,还用做渔网、绳索、缝鞋线和纺织品原料。大麻纤维,同时还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出口物资。这说明发展大麻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放以来,我国大麻生产发展很快,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总产量也年年增加。1949年总产量九十六万担,1958年就上升到二百九十二万担。1959年我国主要大麻产区,虽然都遭受了程度不同的旱灾和雹灾,但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无比的优越性,胜利地战胜了自然灾害,麻区各人民公社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如河北省重点麻区的蔚县,全县七万多亩大麻,平均亩产一百一十一斤,比1958年增产7%。山西省浑源县去年的七千多亩大麻,单产一百一十斤,比1958年增产39.2%。山东省肥城县边院公社黄庄大队的四百五十亩大麻,平均亩产二百二十斤,比1958年增产29.4%。以上说明,1959年广大公社社员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继续鼓足干劲,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行了各项大麻先进栽培技术措施,从而又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深耕细耙,增施基肥
大麻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一种工业原料作物,麻区社员都选用靠近村庄附近上等田地种麻,施肥多,管理细致。因而麻地比一般大田肥沃,所以麻农多习惯在原麻地连作大麻。新麻地是不是也能获得高产呢?据山西省晋东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证明,新茬地种麻,只要注意精细整地,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也能获得丰产。如该所农场种在前茬水稻的大麻亩产二百零七斤。这样的单产是不低的。目前各麻区公社都已进行了土地规划,部分大麻地必将移往新茬,对新茬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就成为很重的事情。
各地丰产经验证明,大麻地适时早耕和深耕是获得丰收的基础。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效果更好。但目前各麻区在施肥习惯上,大多是春耕时施用基肥。北方麻区最近二、三年来丰产经验证明,基肥春施不如秋施好,秋施基肥能够使肥料充分腐熟分解,容易为大麻所吸收。但在秋季施肥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在春季补足。
栽培大麻地不仅要秋耕,而且要春耕。经验证明,细致的进行早春耕不但可以保墒,而且能提高土壤温度,便于精细整地,有利出苗。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大麻播种期,因地而异。安徽一般在2月下旬,山东在4月中旬,河北在5月上中旬,山西在4月下旬。大麻晚播,由于气温高,出苗快,麻苗陡长细弱,容易倒伏;适期早播的大麻生长期延长,麻苗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主茎伸长慢、根系发达,同时髓部空心节位提高,植株发育健壮整齐,抗倒伏力较强,细小麻株数少。基于以上原因,1958年以来,各地丰产田都采用了适期早播的措施,1959年大面积丰产田的播种期也比一般田提早五到二十天。据调查,大麻苗期是能忍受低温的。大麻的适宜播种期,安徽地区可提早至1月下旬,山东3月下旬,河北4月中下旬。
大麻栽培密度,由于环境条件或栽培习惯关系,各地不一。安徽地区由于生长期较长,雨水多,麻株长得高,因而栽培密度较小,每亩为四至五万株。山东地区大麻生长期较短,雨季前即行收获,麻株也较矮,同时又习惯于密植,因而栽培密度较大。河北、山西地区大麻收获较山东晚,生长后期又值雨季,麻株较山东高,因而它的栽培密度较小。根据1958年的调查,麻田内的麻株仍有分布不匀和高矮不一的现象;细小麻株数多,影响纤维产量的提高。这说明从栽培措施上控制或减少细小麻株的产生,确是合理密植的中心环节。据调查,去年大麻大面积丰产田的栽培密度,虽较前年增大,但由于采用了精细整地、精选种子、及时间苗定苗和分期均匀追肥等有效的技术措施,细小麻株不但没有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反有下降趋势,丰产田的细小麻株数,由1958年的20—25%下降到15%左右。这说明从整地、精选种子、间苗和施肥技术等措施上,能有效的减少细小麻株数,相应的增加有效麻株,增加纤维量。
及时追肥,合理排灌
1959年大麻丰产经验指出,根据麻株生长特性,进行分期追肥,是获得丰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据调查,大麻一尺高以前生长缓慢,一般不施追肥或施用少量,一尺高以后,麻株生长加快,开始追肥满足麻株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追肥次数,北方麻区由于麻株生育日数较短,一般追肥二次,个别丰产田三次。安徽地区由于麻株生育日数较长,一般追肥三次,个别丰产地四次。在施肥技术上,为了提高肥效还应采取看苗、看天、看地的施肥方法。看苗追肥是对健壮麻苗少追肥或分期多次追肥,以防止麻苗陡长倒伏。麻株三尺左右时,把过矮的地方追肥一次,使之生长整齐,这就是看苗追肥。看天追肥是为了防止肥份流失,连雨天不追,大风天不追。看地追肥是如果地肥沃,施迟效性肥料,以防止陡长倒伏;地瘠施速效性化肥或人粪尿,促进麻苗迅速生长。此外,应该根据需要,注意磷钾肥料的适当配合施用。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各个麻区对排灌的要求也不一样。安徽麻区由于春季多雨,大麻生长前期排水问题很重要,必须随时清沟,防止堵塞,以利排水,否则有碍麻苗生长。北方麻区,因常有春旱,必须重视灌溉问题,否则就不能保收。为了保证大麻生长良好,我国北方麻区的社员,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曾提出了一个合乎科学道理的“不怕头水晚,二水要来赶,三水、四水紧相连”的灌溉经验。它指出:大麻开始出苗后一个月内,土壤水分还能供应麻苗生长需要,可以不要过早灌水,以促进根系发育,有利麻株健壮生长;如灌水提早,由于麻株小,麻叶少,麻叶盖不住地面,灌水后土壤容易板结龟裂,有碍麻株生长;同时早灌水还容易使麻苗陡长,遇风容易倒伏。到出苗一个月以后,由于温度增高,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时期,麻株开始空心,生长速度增大,需水量多,必须继续进行灌溉,否则植株就会停止生长。北方麻区可以参照这个经验,因地制宜,灌溉麻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