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大协作加快革新速度 沈阳服装业十二天结束了缝纫机用脚踏的历史 大东区组织技术改造协作站各厂革新建议迅速实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5
第2版()
专栏:

大协作加快革新速度
沈阳服装业十二天结束了缝纫机用脚踏的历史
大东区组织技术改造协作站各厂革新建议迅速实现
本报讯 沈阳市服装行业职工发挥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从2月1日到12日大干了十二天,全行业三十五个服装厂(社)、一千五百多台缝纫机全部实现了动力电气化。此外,还自制和改制了小机具五百多种。
沈阳市服装行业历史悠久,但是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很低。全市三十五家服装厂和缝纫社,手工操作占50%以上。全行业一千五百多台缝纫机,全部靠两只腿蹬,其他工序,如剪裁、钉扣、锁眼、熨衣等等都是手工操作。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行业的职工提出“大干十天实现动力电气化”的口号,全行业组织起来,成立了技术改造小组,厂与厂之间开展了共产主义大协作,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由技术革新委员会统一调动电动机和有关安装器材,一是统一调动全行业的电机安装力量,以大厂带小厂的办法有计划进行安装。三八缝纫社是个七十多人的小社,要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实现缝纫机电动化是有困难的,但是,市被服二厂主动给安电动机,木制品厂主动支援木材,结果很快就实现了全社的动力电气化。
各厂在实现动力电气化的过程中,都贯彻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克服许多困难,普遍推广了市衬衣厂土法安电机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仅1日到5日由于采用这个土办法,就节省了一百八十吨生铁、一百五十立米木材,共节省十二万元。
现在,沈阳市服装行业中缝纫机用脚蹬的历史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工人只要轻轻一按电钮,一长列缝纫机立刻随着电流而飞快的转动起来,速度由原每分钟六百转提高到一千六百转。锁眼、钉扣等工序也都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全市服装单位的日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本报讯 为了加速技术革新运动的发展,中共沈阳市大东区区委把全区一百零二个企业组成了九个技术改造协作站。半个月来,这些协作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个区工厂企业的特点是:行业多,工种复杂;机械工业少,轻工业多;大工厂少,小工厂多;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占53%。各厂根据中共沈阳市委提出的“大干一季度,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号召,普遍掀起群众性的技术革新高潮。但是,有些工厂因受设备、技术、材料的限制,许多革新项目迟迟实现不了,使全区技术革新运动进展得不平衡。
针对上述情况,区委确定成立技术改造协作站,提出了具体的协作计划,开展了大协作活动。协作站对各厂要协作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排队,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分工,进行协作加工。各厂为了搞好厂外的大协作,组织了群众性的革新实现协作大队、业余加工厂、青年突击队。
由于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各厂担负的协作任务进行得非常顺利。革新建议迅速实现,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据十一个工厂的统计,仅十多天就协作制成了二百一十多件革新部件。机械配件厂帮助裕丰茂织布厂解决了两吨铁料,使四台织布机安上了自动停经装置,还有二百二十台机器正在改进中。这个厂过去一个人看四台机器,现在,提高到看八台,并且消灭了次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