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总结经验 继续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5
第2版()
专栏:

总结经验 继续跃进
中共黄石市委第一书记 杨锐
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1959年黄石市工业交通战线上取得了继续大跃进的胜利。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约一倍;而且生产节节上升,一季高过一季。特别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年初以来蓬勃发展的群众运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我市工业交通战线上的胜利,是贯彻总路线的胜利,是党的集中领导与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
抓早,抓紧,抓具体
月初松,月末紧,年初松,年末紧,骤升骤降,前松后紧的现象,曾长期存在。有人认为这是工业生产上的“常规”,甚至有人说这是“客观规律”。其实,这不是什么客观规律,而是主观努力不够所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就打破了这种“常规”,树立了生产稳定提高的新常规。
为了打破旧“常规”,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我们根据每一个时期的思想情况和生产情况,提出战斗口号,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年初为创造良好开端,提出“打响第一炮,生产不欠账”;2月份有春节,工作日少,提出“抓紧关键月”;3月份是一季度末,提出“力争首季满堂红”;4月份为防止自满松劲情绪,提出“掀起新高潮,创造新奇迹,迎接红‘五一’”;5月份为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提出“大战红五月,力争全面红”;6月份针对质量低、事故多的情况,提出“决战6月,质量第一”。响亮的口号一个紧接一个,群众奋斗方向明确,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各厂矿、各车间一般都根据市委的要求和各个时期的特点,提出口号,鼓舞群众前进。如大冶钢厂锻造车间在摆脱落后,争得本厂先进以后,提出了“力争全国第一”的口号,使力争上游的思想深入了人心,群众劲上加劲,巧上加巧,三季度终于在锻钢系统获得全国第一的光荣称号。
为了打破旧“常规”,我们在不断反对右倾思想的同时,采取了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层层抓计划,人人抓计划,上下一齐抓计划。通过抓计划,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抓计划中,又强调抓早、抓紧、抓具体。抓早就是赶早不赶晚,赶前不赶后,走上一步看下一步,上季布置下季工作,上月布置下月工作,把计划提前拿到群众中去,交形势,交计划,交关键,交措施,使群众早酝酿,早准备,早行动。计划经过群众充分讨论修改之后,我们抓紧五个“第一”,即一年抓紧第一季,每季抓紧第一月,每月抓紧第一旬,每旬抓紧第一天,每天抓紧第一班。用班计划保证日计划、日计划保证旬计划、月计划和季计划。经验证明:一早百早,一早百好。抓得早,就能早作准备,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抓得不早,就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月初欠了账,月末势必大突击。越欠账,越突击,越被动。正如工人批评我们的:“月初不着急,月末大突击,累人坏机器,材料供不及,只好歇口气,下月再突击。”这就是造成前松后紧的原因。
抓紧,就是一抓到底,分秒必争。我们的抓法是:市委每月抓三次,按旬在报纸上公布完成计划的情况。厂矿是一天一抓,五天一算,十天一总(结),上旬完成月计划的35%,中旬达到70%,下旬超额有把握。有的单位提出的行动口号是:“上旬要抓紧,中旬翻高山,一月计划提前完”。车间是天天抓,班班抓。班组抓每个小时,坚持班前布置,班中检查,班后总结。群众为了完成计划,人人算细账,时时算细账,有的提出:前四小时完成班计划的60%,后四小时保证超额,作到了第一小时欠账,第二小时补上;上班欠账,下班补上;今天欠账,明天补上。因而保证了按班、按日、按旬、按月完成计划。
抓具体,就是把指标、关键、措施,分解到班组、岗位和个人,使人人任务明确,关键突出,措施具体,作到长计划短安排,越往下越具体,层层落实,层层有人负责。在落实的基础上,领导干部分工深入,发动群众,贯彻措施。勤检查,勤督促,查问题,查原因,上下结合,及时解决;找经验,找先进,进行总结,迅速推广。许多单位在执行计划中的经验都表明了:抓得具体,心中有数,问题从“抓具体”中发现,办法从“抓具体”中产生,这就是实现全面红的重要保证。找矛盾,攻关键,不断革命
生产关键,就是生产中的矛盾;主要关键,就是生产中的主要矛盾。不断攻破关键,就能不断地推动生产前进。这是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抓计划势必就要抓关键。去年以来,我们在抓计划的同时,贯彻了集中领导与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层层抓关键,人人抓关键,大破生产关键。旧的关键突破了,新的关键又出来了。就再攻再破,不断攻关,不断跃进。
攻关的过程,就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攻关运动中,我们抓住了两个主要环节:一是抓准、一是抓狠。抓准,就是发动群众查关键,排关键,定关键。这就要从分析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入手,找问题,找原因,认识不统一时,就组织鸣放辩论,组织现场观察,经过反复研究,反复排队,层层剥皮,直到找出最本质的问题。关键明确了,就是定人、定措施、定时间,集中力量,迅速突破。
抓狠,就是要以战斗的姿态,把攻关破关形成中心环节,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围绕中心,为中心服务。各厂矿有攻关指挥部,攻关突击队和攻关小组,组织了“三结合”的强大的攻关队伍。在攻关中,领导深入重点,以重点带全面。大关集中攻,小关分头攻,互相结合,全面开花。攻破一批,再排一批,再攻一批,如此循环,步步深入,步步提高,从而推动了生产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冶钢厂经过五次攻关,攻下了二十六个重大生产关键,使钢的平均日产水平增加了三百吨以后又提高了六百吨。大冶铁矿震动筛的关键突破后,由日供矿三千吨迅速提高到六千吨的水平。
为了攻破关键,单凭苦干是不行的。还必须巧干,手脑并用。工人们说:“用手不用脑,急得大汗流;用脑不用手,空想万事休;用手又用脑,才能争上游。”他们勤学苦钻,改进工具,改进设备,改进操作技术,这样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高潮,关键越突出,技术革命的方向越明确,群众性也就越广泛。
随着攻关运动和技术革新的发展,红旗竞赛也逐步走向深入。竞赛主要是赛攻关、赛技术。关键有大有小,有班组的关键,有车间的关键,有全厂性的关键,解决小的关键要竞赛,解决大的关键也要竞赛。在攻关战役中,群众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对手赛、对口赛、能手赛、技术表演赛、千组万人赛,一条龙协作赛等三十多种竞赛形式,互学、互比、互追、互赶,真是越赛越具体,越赛规模越大,越赛越生动活泼。
随着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深入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必须紧紧跟上,这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工作中,围绕关键,发动群众,采取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将群众的革新创造集中起来,经过试验研究,总结鉴定,纳入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对原有的规程制度,进行鸣放辩论,统一认识,整理修改,坚持贯彻。每攻下一个重大关键,生产提高一步,就修改一次规程制度。作到了有破有立,不断破,不断立,使企业管理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强。同时,管理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又巩固了技术革命的成果。经验证明:用这种方法来加强企业管理,不仅符合客观实际,而且也容易被群众所掌握。群众说:“过去的规程是记在书本上,现在的规程是记在我心里;死规程变成了活规程。”
党的领导是头一条
我们去年取得的大跃进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加强党的领导的结果。在党的领导方面,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在行政方面,坚决贯彻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党的集体领导原则,更自上而下地得到了贯彻,党员的觉悟提高了,组织观念加强了,市委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全市共产主义协作的风格大大提高了。在工作中,我们强调经常学习研究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主流,抓住中心,围绕“中心带动一切、一切服务中心”的原则;适当地安排了各项工作。
在加强党的集体领导的同时,又强调各级领导重视加强班组工作。班组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础,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要落脚到班组。班组工作愈细致,群众运动便愈深入。加强班组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在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依靠党、团员和生产骨干,建立班组的领导核心,帮助班组长提高领导水平,分工包干,发动群众。
加强党的领导,与彻底转变领导作风是分不开的。我们强调领导干部深入思想,深入关键,深入群众,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发现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及时研究解决,把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既提高了领导,也提高了群众,密切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大大鼓舞了群众的劳动热情。群众说:“千条万条,党的领导是头一条。”领导干部说:“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华新水泥厂领导干部转变作风,跟班劳动,种试验田以后,工人反映说:“既是先生又是学生,既是领导又是兄弟。”大冶钢厂的领导深入生产以后,工人说:“书记上了炉,登天也有路。”转变领导作风,不仅要关心生产,而且要关心群众的生活。我们贯彻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一面教育群众树立长期增产节约的思想,一面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群众生活,经常深入宿舍,问寒问暖,对群众的教育和鼓舞很大。
1960年,黄石市人民要继续在总路线的旗帜下,高度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大闹技术革命,大搞文化革命。我们要继续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新的攻关战役,保证今年一季度完成全年总产值计划的25%,上半年完成50%,为夺取月月红、季季红、全年红而英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