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向技术革命要运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19
第2版()
专栏:

向技术革命要运力
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第一书记 杜树青
两种思想,两种方法
泸州港是处于长沱两江汇合口的一个中型港口,是川南云贵相当数量物资的中转区,港口货运量较大。但在未实现港口土机械化以前,我市装卸搬运状况与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极不适应,全市三千多搬运工人,80%以上使用挑抬的落后运输方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当时常用“蚂蚁搬泰山”的办法夜战突击,但仍常有车船堵塞和物资积压现象,既影响了生产,广大职工也迫切要求改变那种“上坡下坎脚打颤,汗流浃背湿衣衫”的劳动状态。显然,交通运输已成为我市1959年继续全面大跃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港口码头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斗争。而实现技术改造的胜利,也就是思想斗争的胜利。正如毛主席所说:“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整个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运动的发展,组织了五场具有原则意义的争论。
在解决装卸搬运力量不能适应货运量激增的矛盾的办法上,有的同志主张还是继续“打人海战术”,组织苦战突击。这些同志没有认识到,虽然社会主义生产的不断增长可以依靠两个泉源:第一,是靠增加工作者人数;第二,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上,根据我市工农业全面大跃进的情况,如果继续依靠肩挑人抬,要完成1959年的运输任务就得至少增加三千多个劳动力。显然这种办法是不符合总路线的精神,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他们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依靠人海战术,光凭热情,生产跃进是不可能持久和巩固的。市委认为,只有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迅速提高搬运装卸的劳动生产率,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同时,不重视技术革命,无视广大职工群众高速度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和摆脱落后生产方式与繁重体力劳动的要求,就是缺乏群众观点的具体表现。因此,市委批判了上述错误思想,把全面改造现有码头、彻底消灭肩挑人抬,订入了1959年工业跃进二十条纲要(草案),并响亮地提出:“向技术革命要劳动力”。
其次,是技术改造运动中的先进思想与保守思想之争。在搬运工人中,有的人不相信装卸搬运搞半机械化、机械化能成功,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针对这种思想,我们大力宣扬了土机械的好处。用土机械成功的事例不断进行教育,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发扬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提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能做到,世界上没有的事情,我们也要创造,教育群众相信自己的力量。
在港口码头必须大搞技术改造的问题解决之后,在革新的方法上又产生了土法与洋法之争。这场斗争也是技术革命依靠自力更生还是依赖国家的两种态度的争论。有的同志在革新项目上贪大贪洋,轻小轻土,认为“搞土的不解决问题,要搞就要搞洋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土”是“洋”的基础,“洋”则是“土”的继续。而且1959年初国民经济全面跃进,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铁、木材和电器材料暂时比较紧张,客观条件要求我们必须以土为主。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只有土法先上马,才能保证港口码头半机械化、机械化高速度实现。
实现港口码头半机械化、机械化,是单凭运输部门孤军作战,还是协同动作,全民动手,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两种思想的争论。物资部门中有的同志认为,港口码头技术改造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运输部门中有的同志怕土机械化实现之后,物资部门要降低运价,影响收入。他们没有认识到一切交通运输事业、工业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事业,都是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而且这样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也只有大家同心同德,协作配合,全民动手,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
实现港口码头半机械化、机械化和进行任何新的工作一样,都有一个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没有一点缺点。我市港口码头在实现土机械化的初期,有些地方因为缺乏经验,或者因为建设不完善,在使用上发生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如部分土机械开始还不够灵巧,有的还不能适应水位涨落、物资变化的复杂情况。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的人对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缺点不是积极设法加以克服,扶持新生事物健康地成长壮大;而是散布消极否定情绪,放任不管,说:“土机械运量少,问题多,不如趁早收兵,少讨麻烦。”我们对这种思想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上述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斗争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讲”“辩”“算”“看”等办法,着重向职工进行了形势教育,前途教育,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即向职工大讲跃进形势与交通运输部门面临的光荣艰巨任务,组织职工开展“交通运输与工、农、商业的关系”,“生产大发展,长期人背肩挑行不行”,“如何改变装卸搬运落后面貌”等专题大辩论。其次,充分发动群众算提高工效,加速车船周转和物资流通,节约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等政治账和经济账。第三,组织现场参观,召开现场会议,用先进事例不断教育和批判落后保守思想。因此,迅速扫清了思想障碍,鼓舞了群众干劲,有力地推动了运动的进展。
加强领导,全民动手,力争技术改造的高速度
在群众发动起来后,领导必须站在运动的最前列,组织好群众力量,正确地处理好交通运输部门与物资部门的协作配合关系,适应中小型港口码头线长、面宽、点多的历史特点,充分考虑到改造港口码头的长远规划。在建设时期,全市成立了港口码头土机械化指挥部。书记亲自挂帅,采取了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分片包干、单位负责的办法。规定凡工厂、企业、仓库内部的专用道路和工具,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凡港口码头的线路与设备,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公用线路由有关单位共同负责,充分发动群众,限期包干完成。因而使全市九十八个有关单位迅速地投入到运动中来,同心协力,全力以赴。
在整个运动中,我们一直重视了运输部门、物资部门等各方面的纵横协作,把协作建立在提高广大干部和职工共产主义觉悟与对工、农、交、商密切关系的自觉认识基础之上,以同心协力,自力更生,解决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资金问题作为主要的协作内容。在协作形式上主要采取了:包(分片包干)、通(互通有无)、加(主动加工)、捐(自觉捐献)、借(暂时借用)的办法。事实证明“协作就是力量”,许多困难问题一经协作就迎刃而解。
为了不断把技术改造运动推向高潮,持续巩固职工的劳动热情,我们根据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与要求,先后开展了片与片、点与点、人与人之间的“五比”(比干劲足,比进度快,比质量高,比合理化建议多,比革新项目多)和“六比”(比造车多,比安装快,比使用及时,比操作熟练,比质量好,比运效高)竞赛,以及同机具与同机具的对口赛;并组织突击日,突击周,突击旬等活动。采取三天一检查,七天一评比的办法,及时召开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在单位与职工中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竞赛热潮,大大推动了运动的深入发展。
根据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随着港口码头的技术改造运动深入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了港口码头装卸搬运的管理工作。首先,全市成立了港口码头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管理办法,根据货源的分布,合理地安排了土机械的布局,在全市划定了二十四个装卸码头,扩大和建立了六个货场,规划了各类物资的起卸点,改变了过去沿江港岸到处停船的自然状态和汽车沿路卸货,乱堆乱放的混乱局面,有力地发挥了装卸机械的作用。其次,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度,实行了“五定”(定任务,定人员,定点线,定时间,定责任)、“三包”(包使用,包管理,包改进),并根据码头货运特点,采取定点包干和灵活调动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强了工人的责任感,又能灵活调动,避免劳动力的浪费。第三,加强计划管理,改进调配制度,消灭错调返空的现象。第四,改革不合理的工资制度,以新的定额计件工资制代替旧的提成工资制,促进了土机械化的使用和巩固提高。同时,还采取现场表演,订立师徒合同,大办红专学校等形式,以边说、边教、边试验和边推广的办法,大量培养技术工人。
由土到洋,土洋并举,逐步发展,不断提高
在去年12月以前,我市港口码头的半机械化、机械化基本上是处于“小土群”阶段。这是由于当时钢材、电动设备等材料暂时还不能解决,洋的上不去,只能搞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的铁木结构土机械。当时,土法是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只有以土为主,土法先上马,才能依靠自力更生,突击制成一批土机具,实现港口码头的初步技术改造,以缓和运力与运量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为港口码头的全面技术改造打下初步基础。但是不能把“土”绝对化起来,以为只有“土”才好,这是错误的。因为“土”总是要向“洋”转化,只要有条件,能搞洋的就搞洋的。
从去年12月起,我市港口码头技术改造就开始逐步向以电动为主的“小洋群”过渡。这是我市港口码头半机械化、机械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这个飞跃是由于当前形势和以下条件产生的:(1)八届八中全会精神贯彻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新高涨;以农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要求交通运输事业在不增加人还要减人的情况下加速发展,跟上大跃进的步伐,“小土群”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小洋群”势在必行;(2)港口码头装卸搬运土机械化实现后,不但为实现“小洋群”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事实生动地表明了“小土群”、“小洋群”的无限生命力,有力地动员了群众为“小洋群”而战,为实现“小洋群”奠定了思想基础;(3)1959年全面大跃进的胜利,从原材料和动力设备等方面为实现“小洋群”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据以上情况,洋法已经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必须贯彻自力更生、洋土并举的原则。不如此,就会影响港口码头技术改造的高速度,也不可能适应1960年全面继续跃进向交通运输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但“洋”是“土”的继续,“土”是“洋”的基础,因此,在实现“小洋群”的时候,必须认真总结“小土群”的经验教训,并注意保留效果良好的土机械,待必要时再进一步改造。另方面“洋”也不是绝对的,今日之“洋”会成为明日之“土”,因此,在实现“小洋群”的时候,也要作更远的展望。根据长远规划,与当前物资的散集和流量流向,力求装卸机械布局更加合理,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建设一些较永久固定的骨干洋机械。
根据上述精神,我们在技术改造的具体实践中还确立了以下原则,以指导港口码头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迅速开展。
一、能洋则洋,逐步改造:一般应该是物资较多的重点工厂地区码头先洋,一般地区后洋;条件好的地区先洋,条件差的后洋;上坡先洋,下坡后洋。
二、因地制宜,因物制器:在修建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上,一般应根据水位变化、坡度大小、物资种类、运量多少的原则确定。
三、坚持使用,不断提高;因为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论”),因此只有坚持使用才能不断改进。我们把必须坚持使用作为一条原则,只准用,不准废,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线路、布局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
目前我市一个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大闹港口码头“小洋群”的建设高潮已经形成。以电动为主的“小洋群”即将全部实现,预计运效将提高十到三十倍,全港装卸搬运操作量即可达四到五万吨左右,比现在提高二到三倍。但随着工农业生产高速度跃进和隆筑铁路通车,巨型客轮通航,以及空运日益发展,必将为我市港口码头装卸搬运带来更加繁重而光荣的任务,预计全港日装卸搬运量必将在十万吨左右。因此,我们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高举不断革命、不断跃进的红旗,为彻底实现港口码头装卸搬运系统化、机械化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