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认清形势大鼓干劲 “三包”落实全面跃进 王元大队包工包产推动生产高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20
第3版()
专栏:

认清形势大鼓干劲 “三包”落实全面跃进
王元大队包工包产推动生产高潮
编者按:本报今天发表的山东寿张县大布公社王元大队“三包”落实的消息证明,把农业生产的产量指标、用工数量和财务开支计划落实到包产单位,是进一步发动群众,搞好春耕生产的主要环节。现在,春耕大忙季节就将来到。“三包”还没有落实的地区,应该赶紧把生产计划交给群众讨论,尽快地把计划落实到包产单位;“三包”已经落实的地区,应该趁热打铁,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超产增收运动,把群众的热情和干劲更好地组织到当前的春耕生产运动中来。
本报讯 山东寿张县大布公社王元大队,通过发动群众鸣放辩论,在总结1959年生产大跃进的基础上,分析1960年的大好形势,安排了全年生产,落实了“三包”计划,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的生产高潮。
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这个大队1959年的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二百三十六斤,较1958年增长一倍;棉花、油料作物也增产一倍以上。丰收的事实,打开了社员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决心在1960年实现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大队党支部通过总结1959年跃进经验,发动群众,分析形势,摆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认识。经过全面分析,大家认识到1959年形势很好,实现1960年更好更全面跃进的有利条件很多:(1)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贯彻执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后,干部和群众明确了奋斗方向,人人意气风发,个个干劲十足。(2)1959年涌现出许多高额丰产典型,树立了旗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3)全队实现了河网化、水利化,全部土地三天能够普浇一遍水。(4)由于连续两年大跃进,领导大跃进的经验更加丰富。(5)养猪业高速度发展,现养猪六千四百头,较1958年增长十二倍;每个小队都建立了土化肥场,这给增施优质肥料提供了条件。(6)生产、饲养、炊事工具大改革,机耕面积不断扩大,肥牛壮马也相应增加,这一切,都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条件使劳力不足变有余。(7)全队现有周转资金一万五千多元,也比往年雄厚。
在分析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发动社员分析了困难条件,并想办法克服困难。据大家分析,1960年生产范围广,任务大,要求高,最主要的困难是劳力不足。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确定突出抓住工具改革和改进劳动管理,并且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
以粮为纲 全面安排生产
在认清形势,提高思想,坚定继续跃进信心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全年种植计划和生产指标。根据以粮为纲,粮、棉、油全面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要求,发动干部和群众,对照1959年作物种植的经验教训,安排了今年的生产。在安排中,注意掌握了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统筹兼顾国家、集体、社员三者的需要,合理安排;瞻前顾后,因地种植,看田、看肥、看前茬作物进行安排;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队与队种植作物的安排要与大面积丰产方密切结合起来,尽可能连片成方,分方种植,以便统一管理;适当扩大春红薯的种植面积,解决晚秋作物和秋种小麦的矛盾;根据种植习惯和调茬轮作的规律,实行间作、套作、连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复种指数;适当扩大红薯、玉米播种面积,以适应高速发展生猪的饲料需要;易旱作物(如玉米、谷子等),安排在沟渠河道附近,使灌溉方便,节省劳力。根据以上原则,具体安排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各项作物的种植面积。并根据1959年的生产基础和1960年的生产条件,订出各类作物的产量指标。粮食作物四千三百零五亩,混合单产二千五百斤,较1959年增长一倍;棉花五百亩,单产籽棉三百五十斤,较1959年增长90%;油料作物二百七十七亩,单产八百斤,较1959年增长一点二九倍。
“六定”到队 合理搭配
生产指标订出后,随即进行了“三包”工作。首先,根据一年来小队与小队之间,土地、劳力、牲口、农具情况的变化,在“三包”前,大队对生产小队通过“六定”,合理处理了“三包”前的各项具体问题:(一)定队的规模。现有的十三个队的规模,便于领导,便于实行包工包产,不再变动。在劳力方面,普遍进行了一次排队,除公社、大队经营的工业专业性生产所占用的劳力外,其余六百二十八名劳力,一律由小队调配使用。(二)定土地。生产大队组织了专门的组织,合理调整土地。掌握的原则:一是仍以原小队的土地为基础,一般不动,个别调整;二是根据河网化的自然形势,尽可能地规划成方,以便于机耕;三是照顾到土地远近,土质不同,麦田、春田茬口不同;四是使各队每个劳力负担耕地面积基本平衡;五是彻底消灭队与队之间的插花地。根据以上原则,划分了耕作区,固定到各小队。(三)定牲口、农具。根据大队1960年牲口的发展规划和每头牲口负担耕地基本平衡的精神,原固定到小队的牲口一般不动,对个别缺牲口的队,分别情况,合理解决。农具已均衡搭配的,不再调整;小农具仍归社员自备。(四)定作物种植。根据国家、公社分配的种植任务,结合各小队的实际情况,把粮、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分配到生产小队。在分配种植任务中做到:因地制宜、适当照顾茬口,按方规划种植;对穷队适当多搭配经济作物,使其多收入。(五)定措施。根据1960年的生产规划和高额丰产田、丰产田和一般田的产量指标,作出不同的措施计划,并经社员代表大会审查定案。(六)定分配。
发扬民主 “三包”落实
“六定”之后,即通过充分的民主讨论,订出“三包”方案,及时将包产、包工、包财务落实到小队。
一、包产。确定包产指标,主要根据1959年的产量基础和1960年的生产条件及土质好坏,做到产量指标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有产可超,有奖可得。由于今年自然条件的变化,在包产中注意解决了以下问题:
对开垦村头荒地的包产办法:凡属大队统一规划的开荒任务,根据土质条件进行包产;生产小队自行开垦的,第一年不包产,由小队自行种植,收入归队,第二年开始包产。对个别水利条件好坏(如自流灌溉与提水,上游与下游)悬殊过大的队,经过民主评议,适当增减包产指标。根据以上办法,全大队把十三个生产小队划分为三类,分作物进行包产。
二、包工。根据1959年的劳动定额,参照1960年土质、工具、自然条件的变化情况,分作物计算包工,把牲畜饲养、集体积肥的用工数加在一起,就是各生产小队的农业包工数。其他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用工和杂工,根据常年实际用工数和1960年的实际需要,民主评定出全年的包工数。基本建设用工,除大队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由大队按定额记工外,其他如修牛棚、打猪圈等用工由大队包工到小队。
随着生产的发展,今后劳力运用常会突破小队的范围,因而劳动协作将成为今后生产中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这一情况,确定凡是以大队为单位,完成全大队共同需要的任务(如修支渠、斗渠、修公路等)组织小队与小队之间的协作时,根据各小队劳力多少比例抽调,由大队记工分,统一参加大队分配;小队与小队之间的协作,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计算工分报酬。
三、包财务。根据勤俭办社的原则,在包工包产的同时,把财务一次包死。农业财务开支分两种:一是基本开支,如种子、农药、肥料等,按照各类作物技术操作规程的需要,包干到小队。二是辅助开支,如农具修理费、牲口饲草饲料、耕畜医疗费、小队办公费用等,按财务包干定额,合理包到各队。财务包干到队后,超支由承包单位负责,节余归队自理。此外,并进一步确定了奖惩办法。
包工包产结束后,大队党支部为领导承包单位和社员积极完成和超额完成承包任务,采取了大队干部分队包干办法,加强具体领导。帮助小队继续改进生产管理,发动各小队和社员普遍作出增产增收计划,展开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的红旗竞赛。目前,全大队的备耕运动和小麦返青管理已热烈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