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解放军官兵促进农业现代化 某部队卫生营帮助获鹿城关公社建设菌肥厂 南京部队某学校为丹徒公社装备农业机械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20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官兵促进农业现代化
某部队卫生营帮助获鹿城关公社建设菌肥厂
南京部队某学校为丹徒公社装备农业机械厂
据新华社19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营,帮助河北获鹿城关公社试制成功五四○六号抗生菌肥料,促进当地迅速建成一百八十四个菌肥厂。这个卫生营被石家庄市选为部队参加地方农业生产的先进单位,派代表出席了河北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去年春季,卫生营党委发现获鹿城关公社傅家庄生产队肥料不足,便派化验员刘洪斌去医院学习制造菌肥。回来后,在营长的具体指导下,吸收几名公社社员参加,进行试制。在试制中,刘洪斌和社员一起连续十余天睡在培养室里,每天工作到深夜。试制成功后,便帮助公社建厂。建厂中,他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采取发动群众、因陋就简、以土代洋的方针,仅花二百元就建成了一所菌肥厂。
菌肥厂开始生产以后,卫生营党委又和地方党委一起研究在各种作物中试用。有十五亩小麦在查田时长得很不好,有人建议拔掉,追上菌肥不到一星期,麦苗由黄变青,二十天就赶上了二类苗。傅家庄生产队有九百八十亩小麦使用了菌肥,平均比1958年增产17.2%,比没有使用菌肥的小麦增产8%。有四百五十二亩使用菌肥的棉花,长得株大桃多,平均每亩比1958年增产33%,比没有使用菌肥的增产15%。石家庄科学研究部门和河北医学院研究了这个厂制造的菌肥以后,认为有三大好处:应用广泛方便,适于粮棉作物、薯类作物,也可用于蔬菜;使用时可结合播种、移苗、补苗、灌水等操作进行,并且有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的作用;成本低廉,节省劳力,每斤菌肥仅合二分钱,一斤菌肥可顶八百斤粗肥。制造菌肥用的棉仁饼、青泥土等原料当地很容易取得,技术也容易为群众掌握。
为了提高产量,卫生营党委和地方党委,共同领导了这个工厂的技术革新,由原来月产二百五十斤提高到三千斤。当地党委推广了这个厂的经验后,获鹿地区就建成了一百八十四个菌肥厂,月产菌肥四百余万斤。河北省、石家庄市也先后在获鹿召开五次现场会,推广这个地区办菌肥厂的经验。
据新华社19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地区部队某学校,为江苏省镇江丹徒人民公社装备了一个农业机械厂和一个文化馆、一个保健站。
这个学校实习工厂有较完整的机械设备。学校党委在今年1月和丹徒人民公社共同商订出农业技术改造的规划。他们发动学员、工人,用十天时间,结合教学活动,利用废钢铁,给丹徒公社制造了一整套农业机械厂的设备,其中包括车床、电动机、电动台钻、电焊机、电动盘锯、砂轮机和可供六百盏电灯照明用的发电机等。通常制造这套设备,需要一个多月。
这套农业机械厂的设备,连同官兵、职工捐赠的文化馆、保健站的设备,在1月25日送到了丹徒人民公社。他们帮助安装了机器,架设了电线,并且开始帮助公社训练技术工人和保健员。当晚,发电机开始供电,几百盏电灯大放光明。农业机械厂的金属、钢锉、车轮、小五金等九个车间,也准备开工生产,过去不能制造的麦类和水稻脱粒机、喷雾器等农业机械,现在可以自己制造了。丹徒人民公社根据新的技术设备条件,重订了农业现代化规划。全社所有的手工业工厂,准备在第二季度改成动力操作的半机械化工厂。
(附图片)
广州驻军某部战士,在帮助当地人民公社培养卫生员
晓喻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