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赵庄结合整顿队伍 调查全村面貌准备平分 封建势力基本消灭,当前主要问题是干部作风极不民主,果实分配不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2-12
第1版()
专栏:

赵庄结合整顿队伍
调查全村面貌准备平分
封建势力基本消灭,当前主要问题是干部作风极不民主,果实分配不公。
【本报消息】系统的周密的了解一个村的情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过去调查工作上常常依靠干部积极分子,所得材料,形式上看很系统,但实际上常常很多不真实。最近有些干部在武安赵庄村访问贫雇,从漫谈中获得一些材料,还不够全面具体,从认真运用阶级方法了解一个村的情况看,还只是一个尝试;但已发现该村基本的情况,存在着地主基本上虽被打垮,但干部积极分子代替群众,作风极坏,果实分配不公等问题。现将调查的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赵庄是武安九区一个大村,据说工作较好,问题较少。全村有六百八十八户,两千一百零八口人,七千七百余亩土地。抗战前土地相当集中,贫雇数量很大。无地少地的人有三种出路:第一是粉坊工人(本村粉坊甚多),第二是赴东北出卖苦力(担水、下煤窑),第三是在本村或外村当长工。
旧统治者有靳家二弟兄(靳高魁、靳高瑞)、是地主兼商店东家,有永茂德、永茂祥两座商号。村人常呼这两座商号的名字代替他两个人的名字。他两人和赵文会、赵全明、李清旺、赵顺兴较小的头子们,借神社和保甲制度来控制全村。此外尚有一个较大的地主名赵顺法,曾有过一千四百亩土地,也有商店开设在阳邑,不过他的土地和商号大部分不在本村,所以对村政权兴趣不高(减租清债时,其产业为各村算去)。
一九三七年秋,日寇攻占平汉线,国民党的各路溃兵逃入太行山(均用五十三军之号),旧秩序大乱(只武安一县即同时有十八个杂牌司令),本村亦大受骚扰,村民动产(连地主富农在内)损失甚大。后来日寇与朱怀冰部队时来打搅,直至四一年(消灭了朱怀冰后一年)才开始有我方之公开政权。
在我政权未公开前(年代不详),即有我党及武装活动,本村也组织过青抗先、游击小组和党的支部。惟这个支部曾因集体受了地主之贿而被解散(仅保留了一个党员名靳得元,现在军区政治部工作)。解散后重新组织时即抱慎重态度,发展甚慢,开始仅靳满囤(已死)、李宿根(已死)、田东方、杨占魁、赵锡、靳得元等六人,不久又吸收了前被停止党籍者二人(靳才垣、李步贵)共八人。
四一年阴历四月初八日,敌来扫荡,全村人逃亡一空,靳家二弟兄和全部旧统治者们组织维持会,张牙舞爪,杀猪请客。党及青抗先、游击小组,受命将他们一伙人一网打尽,送交武西县政府,自此他们的公开政治势力才算基本上垮台,以后虽仍有活动,却不敢公然露面了。
四二年减租减息前,因负担问题发动过一次全村自报存粮存款,地主们感到压力渐增,即大量变卖劣地,企图改变成份,无地少地的人取得一部分土地。同年减租清债开始,与地主有租息关系的人又得到一部分土地及粮食,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受到大量的削弱。但因地区距敌过近,汉奸势力仍与本村地主勾结,成立帮会及迷信团体三四种,迷惑群众,不久(一年多)亦为我先后破获。
当时执行统一战线政策有点偏右,地主仍能借合法掩护自己。靳高瑞(永茂祥)之子靳耀华在县里当高小校长,于减租清债时和群众作公开的说理斗争,群众无可如何。小学教员刘××张干周在本村当小学教员,成立教育会,秘密发展国民党组织,以支持村里地主潜在势力。
四三年大灾荒,中农以下多流亡逃散,青壮年多赴东北,死于外或生死不明者甚多,在家饿死者也有。这时政府虽发有救济粮,但村干部不民主,少数人专政,穷而无势者领不上,而合作社(发粮机关)及其有关人员则均可大吃大喝。灾荒过后,一二年之久,逃亡的人才慢慢回来。在渡荒工作中犯了错误的人(靳才垣等)经过处分撤换后(也不彻底),村里工作才好了一点。后来又经过复查,按问题算帐,平分果实,群众又得到了一点补充。
从开辟工作起至五四指示以前,本村工作只是光杆子干部与地主作战,打下地主优势后,自己又学了他们的作风来统治其他群众,虽经区级纠正,但纠正得不彻底,几个老党员老干部直到现在变化还不大。
五四指示以后,本村作过四、五次斗争(连反特务在内),一次比一次激烈,直到去年秋季的最后一次,才基本上剿灭了封建势力老巢。但干部亲友地主仍未斗透。在新势力方面,党员增至四十七人(现除参军或其他原因减去者外尚余三十九人),积极分子(非干部党员者)也有四五十人,为执行五四指示的队伍(成份是贫雇占绝大多数)。
这些人,在历史上久已与地主形成对立,故在没收土地和浮财上是积极的,但在最后一二次,把斗争面扩大,误将富裕中农扩大为斗争对象,这原因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是为了使果实增多,或者是政治上的仇恨。
在分配果实方面,原则上是填平补齐,事实上土地作到了填平的形式(每口人平均五石以上的应产粮),不过实质上仍有差别:(一)干部一般的高。农会委员赵恒树一个人有九亩好近地,二十石挂零的产量。(二)抗属一般照顾得过火,多半分的村边好地。赵恒义家六口人,三十七亩半地,一个人十一石多产量,多半是好近地。(三)非干部积极分子与非抗属的贫雇得到的地质量坏,亩数多,虽有同等的应产量,可是误工很大,仍是窟窿。靳廷全一个人九亩地,又远又坏,换人家二亩地还换不到。据三个闾的统计(全村二十五闾),七七户中,有三七户还是窟窿户。与上述情况大体相同。(四)所谓平均产量是最低数,最高数则几乎无限制。浮财有一部分存在农会未动,而已动的浮财分得亦不甚公平:(一)干部和抗属得的好房多。(二)抗属得的牲口、农具、家具、衣服等均比普通群众多。
在工作方式上,干部和积极分子完全代替了群众,凡扣押对象、没收家产、分配果实之类的事,几乎全部是这百余个人做,其他群众则仅仅是开大会看看热闹,有时也举一举拳头。有些群众,一方面分得果实,一方面仍可怜地主,或毫不干政。
干群关系:村干部作风不民主,一般对群众态度不好,常耍利害。群众对他们害怕,不敢说话,因此也就产生了分配果实的不公。老实贫雇有许多至今没有翻透身,对干部痛恨。中农方面由于干部为避免自己退果实而斗争了不少富裕中农,也存在相当普遍的不满情绪。加以村中有一个荣退军人小宗派,为与干部争权争利,时常找借口挑起不满,故形成干群关系的恶化。四七年夏季干部洗脸擦黑时,荣退军人与中农利用贫农的不满情绪,掀起反干部浪潮。上级两头撑腰,在群众稍稍提了一点意见之后就开始给干部表功,结果干部的脸没有洗成,反而打击了群众,干部乘机对群众报复,打击了为首的分子。至此,表面平静了,谁也不说话,但隔阂更深了。群众仇恨干部超过了仇恨地主。过去领导上迷惑于表面现象,觉得赵庄没甚问题。从现在开始了解的情况看,问题并不少。全面的情况,还需要在以后的平分土地运动中,继续做周密的了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