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美国加紧备战的供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25
第6版()
专栏:时事述评

美国加紧备战的供状
武斯
最近,从美国的政府、国会到资产阶级报刊,在导弹和探索外层空间的发展问题上,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之久的激烈争吵。美国“新闻周刊”把这场争吵,称之为结束侵朝战争前进行的辩论以来的一次“最大的辩论”。辩论的主题是,美国“正在逐渐居于第二位”呢,还是“处在它的物质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时代”呢?这场大辩论,正是美国统治集团加紧备战活动的供状。
这次引起美国统治集团一场争吵的中心问题是:美国导弹力量落后于苏联的“差距”究有多大?“导弹的差距”是否就是整个军事力量的“差距”?对于这类问题,有两种不同的估计。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文宁等军事首脑,在参众两院有关委员会上作证时,虽然不能不承认苏联科学和技术的惊人成就和在导弹发展方面的优势,但却竭力缩小美国同苏联的“导弹差距”,而且断然否认由于这种“导弹差距”,两国存在着“威慑力量的差距”。他们还说,即使在今后三年内,苏联拥有的远程导弹仍多于美国,亦不能认为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超过美国。其论据是,一、美国的中程导弹力量日益增强,远程导弹也将逐渐接近苏联;二、美国在以现代化装备的战略空军、潜水艇和地面部队方面的实力,比苏联“遥遥领先”。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和赫脱都支持盖茨和特文宁的上述证词。但是,国会的许多议员特别是民主党议员以及许多资产阶级报刊猛烈攻击这个估计“过于自满”、“不正视现实”,认为美国在导弹和探索外层空间方面“可悲地落后了”。“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连续撰文哀叹,美国在军事能力、外层空间竞赛、经济增长率和教育方面都落在苏联后面,美国已成为二等国家了。就连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也认为苏联目前的导弹力量远远超过美国,未来亦不容“自满”。新闻署署长艾伦也怀疑美国能否在空间竞赛方面赶上苏联。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鲍威尔作证时甚至不同意盖茨所谓在导弹落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军事力量优势的说法,他说“只要有三百枚左右的导弹,苏联就可以在三十分钟之内实际上把我国(美国)的整个核攻击能力摧毁殆尽。……这些导弹只要一半是洲际导弹就行了”。
美国的一些报刊,特别是艾伦·杜勒斯的证词,泄露了美国导弹劣势的真相,使得艾森豪威尔暴跳如雷。为了修补他那吹破了的气球,艾森豪威尔政府曾发动“夸耀美国实力”或所谓“说明真相”的宣传运动,竭力掩饰美国丧失军事优势,在导弹和探索外层空间方面大大落后于苏联的事实,企图“使美国舆论、盟国和没有承担义务的国家安心”。可是这场辩论使美国政府更加害怕的是当它触到了社会制度的时候。艾森豪威尔2月1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出苏联月亮火箭发射成功是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一下子就触到了这位总统的疼处。他勃然大怒,厉声斥责这种说法是“狂妄”的。但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美国“实力政策”破产的事实,决不是艾森豪威尔的自我吹嘘和大发雷霆所能改变的。
应该看到,尽管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军事力量对比的估计有所不同,争吵激烈,但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和他们所主张的基本政策则是一致的。艾森豪威尔在国情咨文中就表明,美国在侈谈和平的同时,要“从具有广泛基础的实力地位出发”,加强“威慑力量”。而争论的对方,包括乘机进行竞选宣传的民主党人,都无不是要求加强备战措施。至于民主党议员和李普曼之流要求增加军事预算,动员最大的“经济力量”发展导弹和空间研究,也丝毫不能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艾森豪威尔就一再反驳说,“请不要认为我们在防御方面应当比必须花的多花一文钱”。他特别提到用于发展导弹的拨款,“已接近于金钱本身不能再加快速度、加速发展的地步”。因此,美国“新闻周刊”供认,美国目前有关军事政策的争论各方实际上是没有分歧的,“威慑——这正是我们(美国)的根本政策。”这家有势力的杂志发表的另一篇文章,还得意洋洋地说,“令人鼓舞的是,1960年的大辩论差不多击中了这一问题的中心”,即如何“进行艰巨的竞赛来维持”美国的所谓“理所当然的世界地位”。这就是说,在剧烈争吵的背后,“实力政策”的卫士们都在焦急地要求加紧扩军备战,特别是加速发展导弹,以便在最短期间内挽回军事颓势。
首先,一切吵吵嚷嚷的争论焦点都集中在如何赢得时间,迅速扭转目前美国导弹和探索外层空间方面的落后局面之上。而这正是美国政府玩弄“和平”手段所追求的真实目的之一。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证词,就公开供认,美国正在对苏联在导弹方面的优势“采取必要的对付措施”,要争取在1962年前后在拥有的导弹数量上“比较接近”苏联。盖茨之流所以提出今后三年内美苏导弹力量对比将不再是一与三之比、认为“导弹差距”将不存在的“新估计”,其根据就在于美国疯狂地推行着在导弹和空间竞赛方面“迎头赶上”苏联的庞大计划。艾森豪威尔在国情咨文和支持盖茨作证的谈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国情咨文说,美国“必须充分利用时间和技术来试制这些美国以前没有的远程弹道导弹”,并“更广泛地探索外层空间”。艾森豪威尔在1月26日和2月3日记者招待会上先后强调,美国已特别致力于发展洲际导弹,在探索外层空间方面也“不是老是想跟在别人后面”。他还说,“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我们国家并没有在沉睡……,我们的确在进行这项工作”。美国全国星际和空间航行局局长格伦南也透露,美国要争取在四、五年内在空间方面赶上并超过苏联。至于在国会内外攻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民主党议员约翰逊、薛明顿以及著名评论家李普曼、艾尔索普之流,他们不同意盖茨对导弹力量的估计,不过是认为这种估计不利于迅速缩短“导弹差距”而已。李普曼就说,艾森豪威尔政府所作的在导弹方面“虽然苏联目前超过我们,但我们比苏联走得快”的“假定”,只会妨碍美国取得更大的“速度”。
其次,美国政府鉴于在洲际导弹方面赶上苏联还须相当时间,因而为了“抵销”这个“差距”,就在拼命发展远程导弹的同时,加紧扩大中程导弹的发展,并把中程导弹用于装备战略空军、潜水艇和地面部队,特别是加强远程战略空军。盖茨的证词就说:“我们正在扩大我们的导弹计划,把导弹放置在轰炸机上,并且把可以发射北极星式导弹的潜水艇编入现役。我们认为这样做能抵销任何所谓导弹差距,至少从我们威慑力量的效能方面看来是如此”。盖茨所以认为“导弹差距”的存在并不等于存在“威慑力量差距”,美国仍保有“全面优势”,根据亦在此。艾森豪威尔的国情咨文也指出,“我们正在顺利地执行的军事导弹计划并不因为我们目前缺乏在远距离空间探索方面非常需要的非常巨大的火箭引擎而受到损害”。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鲍威尔在竭力煽动所谓来自苏联的“威胁”的同时,更大声叫嚷要用带氢弹头的战略轰炸机日夜进行“空中警戒”以保持“威慑作用”。而大家知道,这种“空中警戒”一直在执行着,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和平。鲍威尔还要求增加拨款,进一步加强空军的导弹力量,使“猎狗式导弹帮助我们(美国)攻进苏联去”,以便不致“拉长旨在使我们(美国)在为时尚未晚之前达到这一点”。海陆军将领伯克、布鲁克等人也在作证时要求增加发展各式中程导弹的拨款,以加强潜水艇、航空母舰部队和地面部队。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满足这个要求,追加这方面特别是战略空军方面的拨款。据“纽约时报”1月18日的文章透露,在过去五年中,美国政府给各军种的拨款的分配比例是,空军46%—48%,海军和海军陆战队28%,陆军23%—24%,由于进行导弹等新设备,五角大楼的分配使空军的开支不断增加,达到60%。与此同时,美国试验发射这些各种导弹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不仅如此,五角大楼的军事首脑在作证时,还提出“全球战略”的计划,要在加强美国的“威慑力量”的同时,加强美国的盟国和军事集团的“防御力量”,扩充美国驻在国外的部队和军事基地,特别是导弹基地。艾森豪威尔在国情咨文中所说的,按照“可以不断加强我国实力的速度进行下去”的“计划”,就包括“采取步骤,在更长远的基础上安排我们给这些盟国的军事援助”,“建立更健全的集体防御体系”。这正是五角大楼军事首脑向国会提出的“全球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步骤。
第三、五角大楼军事首脑在作证时,毫不讳言美国疯狂地加紧扩军的目的,是全面备战。1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公然标榜美国同时扩大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加强“全面优势”的两个目标是:“首先,通过提供和维持在我们一旦受到任何重大攻击时发动报复的能力来防止大战的爆发;第二、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提供和维持运用必要的力量来防止和限制局部战争的能力”。谁都知道,美国并没有“受到任何重大攻击”的威胁,所谓“防止大战”,实际上是准备发动世界大战,包括五角大楼将军们一直叫嚣的“先发制人”的大战;所谓“防止和限制局部战争”,实际上就是美国不甘一再遭到失败而仍在着重准备发动“有限战争”也就是局部战争的计划的又一次暴露。盖茨所指的“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正是说明发动“有限战争”仍然是美国目前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在这场争吵中,五角大楼军事首脑和资产阶级御用报刊一致叫嚷着要把准备发动“局部战争”或“有限战争”的矛头,指向远东地区,同时还指向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文宁公然说:“我认为远东受到同宾夕法尼亚州(美国的一个州)同样的保护。它受到战略空军司令部和我们(美国)不管是以那里为基地的其他武器体系的保护。”美国陆军部长布鲁克和陆军参谋长兰尼兹尔的证词透露,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拟订了在东南亚进行战争的计划,其中包括干涉老挝和美国太平洋地区总司令拟订的“具体计划”。布鲁克还特别提到他不久前到台湾和其他远东地区的阴谋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曾公开叫嚣要把美国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和马祖,对新中国进行放肆的攻击。美国海军作战参谋长伯克在要求加速发展“北极星”式导弹的潜水艇时,也说美国要准备能够同时“应付两个以上的小冲突,像1958年美国在黎巴嫩和台湾海峡所从事的那样的军事行动”。美国“展望”、“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等许多刊物,大肆谈论美国在远东和其他地区的军事部署,鼓吹大大增强在南朝鲜、冲绳、日本、台湾海峡和南亚地区的导弹和陆海空军实力,“准备应变”。如果把这些“局部战争”的叫嚣,同美国最近在远东、中东、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区进行的一系列挑衅性军事演习联系起来看,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美国形形色色的关于和平、缓和局势之类的言论究竟值得几文钱。
由此可见,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这场争吵,固然反映了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使“实力政策”的奉行者在失掉“实力地位”时感到惊慌不安,但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国以侈谈和平来掩饰加紧备战的疯狂挣扎。猛烈攻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军事政策的人们,首先是通常在大选年总要发起一番喧闹的民主党政客们。其实他们在加紧备战的任何一个问题上提出的主张,都无一不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竭力从事的计划和步骤。艾森豪威尔2月1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就说,那些“大事宣扬”和引起“争执”的具体问题,“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是美国防御中要解决的真正的问题”,而他的政府“已经尽力而为”了。不同的是,艾森豪威尔不赞成大吵大嚷,而要不事声张地干。他在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他不愿在大选年争吵政策问题,他说:“在立法和行政部门之间无关紧要的争吵上花掉的每一分钟,都意味着我们失去一分钟宝贵的时间来明智地制定和执行谋求我们国家的生存和进步的连贯的政策。”究竟此中奥妙何在,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说得最坦率。他在去年7月在美国国立军事学院后备军官讨论战略问题的一次讨论会上这样说:
“我很了解许多人在这方面(美国实力)是有怀疑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告诉你,我们在对付这种挑战(指所谓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方面比你们所知道的更有准备,配合得更好,做得更有效。但是,过多地谈计划和做法,只会使挑战者对我们的对付措施保持警惕。因此,对批评默不作声比大谈过去的成就或者未来的计划来得好。”
现在,这场争吵已经由于艾森豪威尔的“恼火”和“遗憾”而平息下去了,但是,这场争吵却已经彻底地暴露了美国在“和平”帷幕后面策划着什么勾当。美国的统治集团不仅在力图重振军事实力的优势,并且图谋在有机可乘之时进行突然的袭击,或者发动“有限战争”。美国国会内的这场争吵,对于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不失为上了生动的一课:对于和平的敌人,必须时刻保持着警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