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归侨的温暖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2-26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归侨的温暖家园
中共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委员会书记 张奋
东风吹拂、旭日普照,我们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又迎来了连续跃进的春天。
清晨,埋藏在浓雾中的兴隆山,不时传出铮铮的斧头声和隆隆的爆破声。晨雾消散了,露出了满山青绿,露出了无数红旗。开荒的人正在挥汗劳动着。寂静的山岗沸腾了!
风从海上吹来,吹过泛着绿色波涛的咖啡园,吹过长满香茅草的香茅坡,吹过碧油油的稻田,送来一阵阵清香……浓荫蔽岸、波光如镜的太阳河畔,飘荡着客家山歌:
太阳河畔欢乐多,
欢乐多来爱唱歌,
唱了一首又一首,
日出唱到日头落。
南海边上建侨乡,
咖啡豆红香茅香,
茅屋变成砖瓦房,
兴隆变呀变了样!…………
我们的兴隆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富裕的地方啊!
兴隆,位于祖国南海之滨,是海南岛的崖县、琼中、万宁三县接壤之处,背山面海,四季常春,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不仅发展热带作物有很大潜力,并且是大搞多种经营的理想的地方;可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区,解放前却疮痍满目,遍地荒凉,被海南人视为
“有命去无命回”的可怕地方。1951年10月,这里创办了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经过大力开垦,这大蟒、野兽出没的地方,才大大改变了模样。
兴隆华侨农场是目前我国华侨农场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全场六千七百多职工和家属中,归国华侨占了98%。这些过去流落在海外的人们,哪一家、哪一户没有一本令人心酸的血泪史!现在住在敬老院里的四名老矿工,曾经对我诉说过他们惨痛的经历。他们是在1906年、1909年间,先后被人当作“猪仔”转卖给二十世纪初叶的奴隶主——荷兰殖民者的。他们在印度尼西亚汶岛的矿山做了五十多年苦工,受尽了欺凌蹂躏,最近才回到祖国。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已经七十三岁了。现在他们已在敬老院中欢乐地度着他们的晚年。
尝过苦痛的人愈加能体会到幸福的可贵。海外孤儿如今有了强大的祖国,有了幸福的家园,他们怎能不加倍努力地工作呢!八年来,兴隆华侨农场的职工,用他们冲天的干劲,战胜了大自然,开垦了七万多亩处女地。在这上面,种植了一百六十二种作物,其中除人们所熟知的油棕、香茅、胡椒、剑麻等外,还有饮料作物如咖啡、可可和茶等;药用作物如蛇木、广藿香等;果树作物如榴槤、红毛丹、面包果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兴隆的面貌改变了。牛牯岭下,烟囱高耸,工厂林立,二十多座工厂车间,担负全场农产品加工、制造和修理工具、农具、生产化学肥料和基建用材的重任。三百多公里的黄土、砂石铺成的公路,纵横交错。蓝蓝的海面上,近百吨的机轮渔帆来往遨游着。职工们多年来变水害为水利的愿望即将实现:由国家投资的太阳河综合治理工程,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人们要腰斩太阳河,在水库上建立水电站,让小电船在八十多公里的河床畅通无阻,让方圆约二十华里的人工大湖发展家禽和淡水养殖业……。
八年多来,国家为农场职工建筑了各式住宅三万三千八百多平方米。一千九百七十多名归侨子弟在场办中、小学校受教育,约一千名六周岁以下的幼儿分别在幼儿园、托儿所中成长;五十六位单身老人在敬老院里欢度晚年;三千五百多个有劳动力的归侨,分别在工、农、林、牧、副、渔、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真是人人各得其所。职工每年平均工资,也从1952年的一百二十元增长到1959年的四百七十多元。人们过着紧张而又愉快的生活!
大跃进的战鼓擂得更响,兴隆的人们的脚步跨得更宽。今年开春的头一个多月,人们已开了生荒地二万三千多亩,等于全年计划开荒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起伏蜿蜒的山峦上,出现了一叠叠环山梯田;又大又红的咖啡豆还未摘完,新的咖啡树又开出了又白又香的花……今年,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我们继续向大自然开战的日子里,东风传来喜讯,我们知道有许多侨居印度尼西亚的同胞即将回到祖国来。我们满心喜悦,我们张开双臂:亲爱的兄弟姊妹们,欢迎你们!来吧,来和我们一道建设美好的祖国,建设幸福的家园!(附图片)
上:兴隆华侨农场的敬老院
右:兴隆华侨农场的学生们假日在香茅地里参加劳动
吕相友 摄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