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太钢的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07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太钢的青春
本报记者 郭洁 范银怀
急促的钟声刚过,铁水像一股红色的瀑布,随着拔出的电钻倾泻出来。太原钢铁公司新建的大型高炉出铁了。
老厂新生
大型高炉,是多么吸引人的字眼!
古老的太原,早在1934年,阎锡山就在这里动手筹建太原钢铁厂了。但是,整整用了八年时间,经过东拼西凑,才搞了一座像墨水瓶样的高炉。此后,日寇为了掠夺我国资源,在这里也搞过高炉,前后八年,也只是在阎锡山修的高炉旁边,加了一个“墨水瓶”。当时,这两座高炉,总容积不过四十立方米,生铁日产量只有十五、六吨。号称“关内钢铁重镇”的太原,原来就是这么可怜。解放了,当了国家主人的钢铁工人,他们不仅把太钢的两个“墨水瓶”改建得焕然一新,而且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这里又建设起了大型高炉,建起了近代化的电站和大型焦炉。登上新建大型高炉的炉顶,俯视原来的那两个小高炉,它们小得像一堆土丘。这座高炉的诞生,使太钢的生铁产量从此翻了一番。
把新建的大型高炉简单地说成是大一点,那太不够了。它不仅是大,而且设备全部是自动化、现代化的。值班工长王庆云满面生辉地给参观的人们介绍着大型高炉的技术成就。他是十多年的老炉前工,一个成年和铁钎子、大铁锤打惯了交道的人。现在,他站在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高炉面前,只要按一下电钮,电钻和电动的堵泥炮就自动把出铁口捅开,又自动地把口子堵上了。王庆云每次向人们介绍过情况以后,他总要说一句:“现在,太钢才是青春时期”。
协作产生高速度
谁能想到,建设这样一座高炉仅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呢。提起速度来,太钢工人至今还怀念着包钢、武钢和石钢的兄弟们。太钢的工人是好样的,但是当这座大型高炉破土动工的时候,却不能不感到紧张。因为建设这样一座大型高炉,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正是那个时候,武钢、包钢和石钢首先伸出了友谊的手,派来了五百多名技术工人。他们一进入工地就提出:要像建设武钢、包钢一样来建设太钢,并且要比过去建设得更快、更好。
高炉的砌筑任务非常艰巨,要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砌完四十多万块耐火砖,而且每块砖之间只允许有一根头发丝的空隙。为了夺取时间,保证质量,砌炉工人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竞赛。担负筑炉的武钢聂成棋小队,是有名的标兵队;而高汗富领导的筑炉队,也并不逊色,他是包钢第一青年突击队。这两个队遇到一起,真是棋逢对手。原先包钢高汗富队一天能砌一千一百块砖,武钢聂成棋队只砌九百块;但是聂成棋队不甘落后,在队内展开了技术比武表演赛,大搞技术革新,一下提高到一千五百块,赶过了高汗富队的速度。两队你追我赶、相互帮助,最后都超过了两千五百块,比武钢、包钢原来的砌砖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来自各兄弟厂的工人们,把创造性的劳动献给了太钢的建设工程。那些功绩将刻在巍峨的高炉上流传下去。
困难为英雄让路
“见困难就上!”“一定要困难让路!”这是建设太钢大型高炉职工们的豪言壮语。在争夺时间保证质量的那些日子里,料想不到的困难曾经一个接着一个地拦住了工人们前进的道路。人们不仅没有被难倒,而且是一个个成长起来了。
高炉本体的砌筑工程眼看就要结束,炉顶设备的安装工程就要开始了,但是整个公司眼前还没有能把炉顶设备吊上去的起重机。保证安装工程的如期完工,就成了高炉按时投入生产的一大关键。为这事,担负炉顶设备安装的工长耿连堂,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高炉上跑上跑下,琢磨着、思考着。最后,他发现在高炉炉顶有一个通到炉口的小道轨,如果在轨道上安装一辆小车,下面拴上滑轮和钢丝绳,用卷扬机牵动绳索,小车在轨道上移动,不就可以把部件吊到炉顶了吗。耿连堂的打算,很快被领导接受了。支部书记朱文彬当场就责成金庆春工程师等几个人研究和制作。工人们听说是为安装炉顶设备做小车,也毫不含糊。奋战一天,小车终于做出来了。当晚就进行了试车,二十五吨重的冷却板从地上吊到了离地五十五米高的炉顶,仅用了几十分钟,而且很稳当。参加试车的工程师和技术员给它做了满意的鉴定。结果,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全部炉顶设备的安装就完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