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群众迫切要求改革炊具——河南炊具改革运动的几点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2
第3版()
专栏:

群众迫切要求改革炊具
——河南炊具改革运动的几点经验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农具改革办公室
河南省炊具和农产品加工工具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改革运动,两年来有了蓬勃的开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大丰收,农产品加工任务大大增加;同时,在人民公社实现生活集体化之后,原来一家一户所使用的旧式炊具已不能适应公共食堂的需要。大搞炊事工具和加工工具的改革,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紧紧抓住了群众这一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炊具、加工工具的改革运动,现已取得巨大成绩。全省已创制、仿制、改制先进炊具、加工工具约二百三十万件,其中改良磨七万多盘,改良灶三万多个,自流水十二万多处。全省三十多万个食堂,有40%以上,在主要炊具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城市工矿的个别食堂已经初步实现了炊具机械化。)全省在粮(磨面)、棉
(轧花)、红薯(切片)等加工方面,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许多功效高、质量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先进炊具和加工工具。商丘县坞墙公社制造的豫东一号联合快速自动磨,日磨面粉三万余斤。有条件的地区普遍推广了水磨、风力磨、沼气磨,初步利用了自然能源。睢县普遍推广了手压万能抽水机,一人操作二十分钟,能满足一个二百人食堂用水的需要。在炉灶方面,普遍推广了单眼、双眼、多眼回风灶、小口吹风灶等,一般能节省一半燃料。在炊具方面还创制了万能切菜机、洗菜机、自动联合压面条机、打蛋机、剁馅机、包饺子机、洗碗机等。在红薯加工方面,有手摇的、脚踏的、动力的多种多样的加工工具。这些工具一旦有了动力,再稍加提高,便可成为机械化的工具。目前,全省的炊事工具和加工工具正向普遍化、系统成套化和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后,使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节省了劳畜力。据初步统计,仅炊具改革一项,全省节省出劳力一百多万人、畜力五十余万头,有力的加强了生产第一线。其次,减轻了炊事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食堂的面貌为之一新。炊具改革后,炊事员的劳动时间由十几个小时降低到八小时左右。炊事员不仅有了休息、娱乐和学习的时间,特别是能集中精力改进做饭技术,提高饭菜质量,达到饭菜多样化,使群众可以吃饱、吃好、又节省。炊具的改革还大大帮助食堂节省了各种开支,降低了成本。比较突出的是锅灶改革,一般由原来每人每日烧煤一斤左右降低到半斤左右。全省经过炉灶改良,一年可节省煤七十多亿斤。炊具改革后,食堂工作人员可拿出一部分时间,从事种菜、饲养业和小作坊,使食堂的家底一天天雄厚起来,增强了调剂和改善生活的物质基础。炊具和加工工具的改革,进一步显示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巩固提高了公共食堂,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们所以能够取得上述的成绩,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抓紧抓狠,反透右倾,鼓足干劲,贯彻了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土法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采用了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我们在领导这一运动中着重抓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迅速开展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运动的关键。自1958年4月到今年1月,省委、省人委先后召开了六次全省性的工具改革会议。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同志亲自抓这件事。通过这些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解决了前进中的问题,大大推动了运动的进展。各专、县、社都实行了第一书记挂帅,专业书记负责。商丘县除第一书记挂帅外,又以农业书记为首成立了石磨改良委员会,在炊具改革工作中,认真贯彻就地取材、土法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明确以效力大、节省劳力多、技术简便的工具为中心,层层作出改革规划。如在炊具改革中,我们抓住“四化”(磨面动力化、炊具半机械化、吃水自流化、炉灶改良化);在加工工具改革中,着重抓了粮食、棉花和红薯的加工。这几种工具的改革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动了整个运动的开展。
二、认真贯彻执行土法为主、土洋结合、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针,这是开展群众性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运动的中心环节。事实证明,当前改制和创造的炊具和加工工具大量是土的。以土为主是适合我们当前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它能发动全民大闹工具改革。以土为主不是不要洋的,在城市郊区和技术条件好的社也开始出现了洋的。炊具改革的发展规律同样是由土到洋,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工具的改革到系统成套,由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如我省石磨改良,是由原磨加滚珠轴承到一马拉多扇磨,再到木制面粉楼(杞县的木制面粉楼,动力带小钢磨);红薯切片由手摇、脚蹬到马拉,一直到动力带;从单纯的切片机发展到粉碎、打粉的系统成套化。炊具和加工工具的改革所需要的物料,贯彻了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方针。许昌专区在改良磨运动中,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筹了铁三十六万斤、木料一万多立方米。有的材料缺,尽量找代用品,如用布带代皮带,竹竿和陶瓷管代替钢铁管等。这样除国家只供应了少量的较高级的原材料外,绝大部分材料都依靠群众自筹解决了。
三、组织技术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多快好省地开展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运动。大规模的工具改革运动,需要很多技术力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普遍地采取了专业队伍和群众性的发明创造相结合的办法。新乡地区在实现炊具“四化”运动中,除发动群众献策献计,个个发明创造,人人动手以外,还调集了能工巧匠九万多名,组成了一万多个专业队,深入现场帮助群众创造、仿制、研究鉴定和推广群众所创造的产品,这就大大的加速了运动的开展。地方工业在技术上大力帮助,指派技术人员深入食堂进行指导。组织社与社、队与队、食堂与食堂大协作,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解决技术上的困难。组织技术指导站和辅导团,以师带徒和办短期技术学校、训练班等方法,及时地培训了大批的新生技术力量。有的则以先进单位为学校,以先进炊具为教材,具体操作进行教学,以创造发明者为讲师来培训技术人员。由于采用了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因而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而且培养了大批的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技术人员。同时,群众性的发明创造,必须与科学研究和及时选样定型相结合,将群众的发明创造及时地集中起来,经过科学选样定型,因地制宜地推广下去。既要作到边发明、边鉴定、边生产、边推广、边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再改进、再提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使运动迅速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