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祖国到处有用武之地 福建归侨职工涌现大批先进生产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2
第4版()
专栏:

祖国到处有用武之地
福建归侨职工涌现大批先进生产者
新华社福州11日电 十年来被安置在福建工矿企业的八千多名归国华侨职工,发扬了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广大归侨职工回到祖国后,受到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根据国家需要和他们的志愿,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使他们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党的教育培养和同厂职工互相帮助下,不断进步提高。归侨工人姚敏伦在1955年来到福建机器厂时,看不懂图纸,常出废品,工厂领导和老工人们便热情地鼓励和帮助他,使他从不懂到懂,迅速成为一个技术革新的能手,他领导的一支青年突击队,在生产螺丝钉时,试制成功搓丝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二十倍。从1958年以来,姚敏伦先后获得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市总工会、市团委、全国侨联和工厂授予的十次奖状、奖章以及物质奖励。归侨萧春发,刚来漳州化工厂工作时因为他原来是店员,缺乏化工知识,厂里就派他到上海去学习,仅一年多时间就会修理酸泵、转化器、吸收塔等设备和独立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去年一年,他三次被评为全厂先进生产者,并且荣获漳州“七好”青年和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红旗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在党的教育下,归侨职工们社会主义觉悟不断提高,在生产中发挥了当家作主的精神。去年8月间,十二级以上的强台风侵袭厦门时,侨星化工厂归侨职工蔡时志为了不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半夜叫醒同宿舍的王仲英、游乃拣,冒着强台风走了二里多路,赶到工厂抢救物资,一直奋战到天亮。等全部物资抢救到安全地带以后,他们又冒着风雨带动群众抢修厂房和清理车间,使工厂能迅速恢复生产,实现原订大跃进计划。作技工的归侨邓亚朝刚到新建成仙游糖厂工作时,带领四个临时工和三个徒工,克服设备不足等困难,自己创制工具,设计图纸,先后创造汤钥、半圆锉等大小规格不等的工具上百件,不光是节省了国家开支,还保证木模小组连续四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季季评上先进单位,光荣地当选为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
华侨职工回国参加工作和生产以后,都过着幸福生活。归侨卢元良一家在国外时生活很困难,1957年回国后,三个人得到了适当的工作,现在全家过着不愁吃穿的安定生活。在厦门市运输公司当驾驶员的卢元良,因为工作积极,还先后三次受到运输公司的表扬和奖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