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农业生产改革胜利的保证 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2
第7版()
专栏:

农业生产改革胜利的保证
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的体会
中共安庆地委第一书记 许少林
中共安庆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自1954年成立以来,坚持不断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并且采取了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从六年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我们一切工作的胜利,都是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方向的结果;就是学习本身之所以能够坚持,能够取得很大的收获,也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方向的结果。
我们在认真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针对各个时期本地区干部、群众的主要思想和工作问题,作什么,联系什么,学习什么,一次解决一个或几个理论问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到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去找武器。武器找到了,问题解决了,这就不仅大大地推动了工作的发展,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我们把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不是否定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而相反地是以平时的系统的学习为基础,领会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神,到要用的时候再去深入一步地研究。但是,就是平时系统的学习,也是紧密联系实际来进行的。
例如,在大办钢铁运动之初,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
“实践论”,就大大增添了大搞炼铁的勇气;在大办钢铁运动中,针对某些干部偏重苦干的情况,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就正确地解决了大搞群众运动中的劳逸问题,更加提高了群众的劳动热情。这样的事例很多。在这里,仅从我们贯彻安徽省委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的情况,来谈谈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体会。
第一,学习毛泽东同志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观察问题,指导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三十多年前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明确地提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他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就能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它的本质。
安庆地区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的主要项目之一是推广双季稻。1955年开始典型试验,1956年就全面推开,达到水田面积42.2%,平均亩产七百零七斤,比一季稻增产30%。1957年由于我们在思想工作上抓得不够,以为有了1956年的基础,进一步推广思想上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到了插晚稻时,收插进度意外迟缓,一部分地方早稻熟了推迟不收,一部分原来说是早稻而到时一看是中稻(队长偷换了种子)。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是敌人破坏吗?是有的。有地富反坏分子进行了阴谋破坏。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而且在群众中是孤立的;他们的阴谋一被揭穿,群众是不会上他们当的。是群众有保守思想吗?也是有的。但是,经过算账、对比,反复教育,大部分人的思想都搞通了。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我们从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曾经对中农阶层作了精辟的透彻的分析。他说:中农,小资产阶级,有三个不同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对于革命采取怀疑的态度。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对中农作了具体的分析。这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农有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特别是那些富裕中农,他们的资本主义思想相当严重。1956年安庆地区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合作化,少数富裕中农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也随大溜入了社。他们入社之后并不安分,还有单干的心。他们既不敢公开说出这种肮脏的心事,又找不到农业社的毛病,后来就无事生非地到生产改革上去发泄。因此,在1957年7月间收早稻插晚稻时,所谓“双季稻不如单季稻”的谬论出现了。由于这也符合了一部分落后群众的心理,当时插秧进度意外迟缓,大有流产的危险。后来深入一查,抵触双季稻的现象,90%以上都发生在富裕中农当队长或者名义上不是富裕中农当队长而实际上是他们当家的队内。他们反对双季稻主要的并不是不相信双季稻增产,而是企图使农业社因减产而垮台,好回到单干的道路。他们的后边还站着地主和富农,这些人是有时公开地有时秘密地支持富裕中农的。可是地富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也乘着这个机会大肆活动猖狂进攻了。可是,运用毛泽东思想来一分析,问题就看得清楚了,就是推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不仅是先进与落后的斗争,而且在当时主要的表现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其中包含有与敌对分子的斗争。
从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我们明确地懂得了当时斗争的主要锋芒,应该是向着一部分动摇的富裕中农,必须对他们的资本主义思想进行一次说理斗争。事实证明,把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斗倒了,对广大群众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某些贫农、下中农的落后思想很快地得到了克服,敌对分子也更加孤立了。在当时早稻抢收晚稻抢插、生产十分繁忙的时候,我们坚决地发动了广大群众向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开展斗争。由于这个斗争取得了胜利,双季晚稻插秧计划实现了。
第二,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学说,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是当时推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的主要障碍,但是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该根据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式,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去解决。因此,我们就强调了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而避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在推广双季稻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说明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的基本精神、内容和好处以外,采用了“一排队,三算账”的办法。“一排队”,就是把本社本队水田逐片逐丘进行排队,看哪些田的水源和土质适合种双季稻,因地制宜。“三算账”,第一是算季节账,算全年无霜期多长,双季稻生长要多少时间,安排好茬口;第二是算成本账,算收成,算支出,使群众认识双季稻的好处;第三是算人力、物力账,摆困难,找办法,提高改革的信心。这样做就既战胜了保守思想,又防止了生搬硬套盲目乱改的偏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也给予了那些富裕中农深刻的教育,对团结他们跟着贫农、下中农走有很大作用。团结的目的一定要通过批评或斗争才能达到。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同志这一公式的正确性,同样在安庆地区合作化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中得到了证明。凡是团结中农比较好的地方,都是本着这个公式去做的;凡是团结得不好的地方,都是在合作化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中对富裕中农多方迁就,甚至把生产队的主要工作也由他们担任,不敢讲树立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因此总是团结不住。1957年安庆地区有些地方在继续推广双季稻的过程中,起初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使工作受到阻碍;以后因为认真学习和运用了毛泽东同志这一指示,就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从此以后,在农业生产三项改革上的先进与落后的说理斗争,两条道路的说理斗争,除了在平时工作中零碎地进行以外,还在春耕、收早稻插晚稻和冬季整社等时期在全区进行了三次。每次都通过鸣放辩论,揭发和批判了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和行为,提高了贫农、下中农的阶级觉悟,孤立了那些坚持资本主义道路的富裕中农,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三项改革的成绩不断扩大,也保证了合作化、公社化运动的胜利发展,保证了持续的大跃进。
第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认真调查研究、一切经过试验、由点到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克服主观主义和一般化的领导作风。我们在推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的具体作法上,就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同志这一工作方法的。如何结合安庆地区的具体情况,贯彻省委提出的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这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迅速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我们遵循毛泽东同志的“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指示,深入群众,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地区的少数贫苦农民,曾经种植过小量的双季稻,产量比一季稻高。经过分析研究,肯定了改单季为双季连作,是安庆地区贯彻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促进农业增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当时多数群众还没有种植的习惯,领导也没有直接的经验。因此,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和
“一切经过试验”的方针,第一年采取了多点试验,在全区60%的乡,进行试种(占水田面积4.3%),获得了全面丰收,平均亩产六百零六斤半,比一季中稻每亩增产一百九十八斤,为以后大面积的推广准备了条件(1959年双季稻达到水田面积55%)。
为了不断提高双季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我们还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普遍种试验田。各级领导的丰产试验田都获得了比一般田较高的产量,这就既使领导上摸索了各项技术经验,增加了感性知识,提高了理性知识,又为群众作了示范。水稻合理密植中提出的改稀植(行株距一市尺和7×8寸)为3×6寸或4×6寸密植的经验,就是在1957年丰产试验田中研究出来的。
我们在贯彻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办法中,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坚持了以毛泽东同志思想为指导,学习和运用了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的工作方法,因而获得了重大胜利。1959年的双季稻,平均每亩比一季中稻加晚秋旱粮增产四百八十六斤,共计增产七亿二千九百万斤,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7.4%。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四十二亿斤,比1955年增长70%,平均每年递增17.5%,每亩单产八百零一斤,提前八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指标。
实践证明,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胜利的根本保证。由于我们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坚持了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学习,我们就不仅在农业生产三项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就是在其他各个方面也同样地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系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