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工厂进山 就地加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3
第6版()
专栏:

工厂进山 就地加工
我国的大森林,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给大量增产木材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林区兴建木材加工厂和林产化学工厂,少往外运原木,多往外运成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运输力,增加木材生产,而且可以把许多采伐剩余物(树根、枝桠、树叶以及病腐木等)充分利用起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家增产大量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
工厂进山,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然后向山外运输成材和半成品,可以大大提高装载量,节约运输力。据统计,一个三十吨的车皮,装原木只能装载三十立方米,装成材可装四十五立方米。原木由林区运到大城市后,要经过加工才能使用。一般等内、等外材混合加工,出材率最多不超过75%。三十立方米原木加工后,只有二十二点五立方米成材。这样计算起来,从林区运出两车皮原木,如果就地加工成材,有一个车皮就可运出。
一般需用木材的单位,大多数没有木材加工厂,要委托附近制材加工厂加工。各大、中城市一般的制材厂,都是规模小、厂址分散,没有专用线设备。因此,需用木材单位从林区运来原木后,必须由车站货物线上用汽车、畜力车或人力车把原木运到加工厂。加工后,再把成材运到工地或生产需要的地点。这样辗转搬运,不仅增加了需材单位的负担,而且造成城市短途运输的紧张。
在林区或靠近林区制材,是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木材产量的有效措施。因为在原料基地建立综合性的加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林区里无穷无尽的资源;并结合原料情况和需材单位的要求,合理搭配使用木材,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对剩余废材碎料,还可以用来制造各种人造板及其它林产品。否则,把原木由林区千里迢迢运到使用地点分散加工,必然出现浪费木材的现象。如有的单位只要长材大料,不要小材短料,但原木在加工过程中,除了制出一些长材大料外,还必然带出很多小材短料。相反地,有的需材单位要制造小件木制品,而所领的又是长原木、大原木,只好大材小用,将大锯小,将长截短。此外,在林区里搞加工厂不但可以加工原木,同时还能把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利用起来。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是生产原料,可以制造各种人造板以及松香、栲胶、松针油、樟木油等贵重的产品。如果能够就地加工,那就能对国家的森林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
在林区里制材,无论对发展林业生产,或支援国家各项建设,都有莫大的好处。一年来,好多林区发展了木材加工工业,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还将三十四个城市制材工组搬进林区,大大地增加了林区制材能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待今后继续努力,为国家增产更多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林 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