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迎接春蚕大发展 正安改造桑园柞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3
第7版()
专栏:

迎接春蚕大发展
正安改造桑园柞林
本报讯 贵州正安县在“力争春蚕超全年”的口号鼓舞下,改造桑、柞林已获得了巨大的成绩。
正安县桑、柞、柘树遍地皆是,但长得较分散,很多是既不成片,也不成林。采桑养蚕时,劳力用得多而产量低。因此,改造桑、柞林就成为蚕业大跃进的关键问题。今年一开始,中共正安县委就立即抽调了六十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各公社向农民传授栽桑技术,先后培训了农民技术员一千七百三十多名。接着,全县又采取专业队和群众突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大建桑园,大力改造旧桑、柞林的群众运动。到2月10日止,全县垦复的柞林已达四十万零六千八百一十二亩,其中实行抽密补稀、点播打桩的柞园达十六万三千五百亩;建造了大桑园二百二十五个,计七万三千零二十八亩,已超过原计划46%。经过检查,这些改造过的桑园,都是窝对窝,行对行,高、中、低秆分类分片栽植。桑园中都修有道路网。由于桑柞树成林成片,大大提高了采桑的工效。像格林公社大坪生产队,过去在分散的桑林中用手采桑叶,每人每天最高只能采九十五斤,而在已经改造过的集中成片的桑园里,用同样方法,一般每人每天都能采三百二十多斤,工效提高两倍多。如果再加上工具改革等措施,工效更将大大提高。桑柞树集中,还便于进行管理、施肥、灌水等工作,使出叶量大大增加。据大坪队的调查,过去的桑林,每亩只能产桑叶四百三十八斤,而经过改造的桑园,平均每亩即可采桑叶一千零一十四斤。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过的桑园里,还便于在蚕桑生产上大搞工具改革。像庙塘公社,就在经过改造的七个大柞坡内,实现了滚坡化、滑丝化、搭棚化、车子化和水网化。结果,节约了大量劳力。去年,这个公社投入的养蚕劳力共达八千多个,今年养蚕任务比去年更大,但只要一千五百多个劳力就够了。
目前,正安县的群众又在烘茧、制种等方面大搞技术革新,促进蚕业生产更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