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书记深入穷队 一抓到底 汲取经验 指导全面 攸县建立穷队赶富队“试验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4
第1版()
专栏:

书记深入穷队 一抓到底 汲取经验 指导全面
攸县建立穷队赶富队“试验田”
湘阴县财贸部门多方支援穷队,各公社各大队组织协作互相帮助
本报讯 中共湖南省攸县县委为了实现今年农业生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采取措施,在全县开展了穷队赶富队、低产赶高产、后进赶先进的生产竞赛运动。
攸县县委在组织今年大生产运动中,一开始就抓住了高速度平衡发展的问题,通过全面总结去年大跃进的经验,对全县各公社、大队的生产状况进行了摸底排队。排队结果:从收入比较看,有二十五个穷队,占大队总数的14.5%,这些队的纯收入每人只有四十二元;从粮食产量看,有十个低产队,占大队总数的5.8%,这些队每亩产量平均不到五百斤;从工作基础比较看,有六个后进队,占大队总数的3.5%。县委认为,帮助穷队赶上富队,低产队赶上高产队,后进队赶上先进队,是进一步巩固公社,实现今年更好更全面跃进的关键。同时,县委研究了这些队其所以穷、低产和后进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开展了生产运动。
县委决定以农业书记左元戎同志为首组织十个县委委员,十八个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和三十个干部,分头到队,负责到底,建立了五个“穷赶富”的“试验田”,吸取经验,指导全面。为了克服穷队干部、社员中的“唯条件论”、“悲观论”,全县以睦联大队苦干一年由穷变富的事实为典型,开展讨论,树立自力更生的雄心大志,消除自卑情绪,发动大家挖潜力。根据各队的特点,制订出高速度发展生产的计划。同时,县委、公社党委对这些队组织了大支援大协作,全县各部门都以“穷队当家乡”,派驻干部长期协助工作。财贸部门实行了“八在先”(即财政投资、发放贷款、减免优待、生产资料供应、产品收购、农具修造、粮食安排、种子调拨等均优先照顾),使这些队每亩田一般都有了生产资金十六元,石灰三百斤,土化肥一百斤,农药五十斤,社员出工有工具。公社用于帮助这些队生产的公共积累占50%。
为了改变低产地区的面貌,县委和有关公社党委根据各大队的特点,发动群众开展了下列工作:一、大力改造低产田。分别采取筑涵开沟排浸;砍山荫增加日照时间;掺客土增施有机质肥料;建立新的灌溉系统等措施,把冷浸田、山荫田、粘性浅泥田、过水田加以彻底改造。二、在改良土质以后,增加复种面积,改单季稻为双季稻,做到一年两熟到三熟,同时扩大耕地面积。三、大建田头猪场增积猪肥,大制土化肥,组织远征队积肥,每亩田施优质肥料七百担。四、使用早稻南特号、中稻万利籼、晚稻晚粳等良种。经过这些努力,全县十个低产队今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预计可比1959年增加一倍到两倍。
对于全县的六个后进队,县委分析情况后认为,主要是这些队没有形成领导核心,党、团组织不够健全等等。因此,县委决心通过狠抓春耕生产,大干一月,改变后进队的面貌。首先是切实加强领导。县委给这些队加派了六名公社党委书记和二十名干部。其次,抓住制订生产规划和“三包”等工作,发动群众开展了鸣放辩论,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形成了人人争先进的政治空气。第三,通过民主讨论,清除了队干部中有严重资本主义思想的分子,把积极分子选举到大队、生产队、作业组的领导岗位上去。第四,建立和健全了党、团组织,做到了生产队都有党、团支部,作业组都有党、团小组。第五,通过从上而下的讨论和从下而上的修改,改善了劳动管理和生产管理,并制订了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目前攸县穷队赶富队,低产赶高产,后进赶先进的竞赛高潮正滚滚向前。
本报讯 湖南省湘阴县共有九十五个穷队,经过一年的奋斗,已经有四十五个赶上了富队,其余五十个的生产水平和社员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年县委决心改变所有穷队的经济面貌。
早在1月份,县委便在已经改变穷困面貌的弼时公社松江大队召开现场会,总结了松江大队由穷变富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改变穷队的工作。现场会议后,一个改造穷队、帮助穷队赶上富队的运动,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来。县委抽调了七名县委委员,一百零六名县、社干部,深入穷队,加强领导。各级党委书记也普遍深入穷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县委第一书记陈秉芝同志,在会后便深入到既是穷队又是后进队的铜盆大队,通过调查,发现这个队在春耕生产上存在着许多困难,缺耕牛、缺农具、缺资金,便和公社党委书记一道认真研究了解决办法。
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资金的供应方面,各部门也给了穷队许多照顾。县财贸部门除投放给这些穷队生产资金一百三十五万元、农贷七十五万元以外,还下放了三十九名干部具体帮助穷队组织资金。县商业部门也根据各个穷队的特点,调出了大批石灰、化肥、农药和良种、农具、抽水机加以支援,并且还帮助穷队发展多种经济。如新民大队缺少猪源,商业部门便从外地调剂来母猪二十头、公猪四头。手工业部门也下放了铁、木、篾三匠三百八十八人,帮助各个穷队建立了千头养猪场五十个,办起小型工厂五十六个,加速穷队经济的发展。
在帮助穷队赶上富队的运动中,各公社与公社、大队与大队还发扬了共产主义协作的精神,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如弼时公社铜盆大队缺少耕牛和柴禾,相邻的玉池大队便支援了他们耕牛二十五头,柴源四处;城南公社新华大队缺少薯种,袁家大队就支援薯种一万一千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