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回答三个问题——评沈阳标准件厂的生产自动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4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回答三个问题
——评沈阳标准件厂的生产自动化
设备、技术落后的企业,能不能搞机械化、自动化呢?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会不会影响当前的生产呢?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呢,还是可以搞得很快呢?沈阳标准件厂的经验正是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又肯定地回答了这样三个问题。
有人说,现代化的企业物质、技术基础好,搞技术革命和实现自动化等能够快;可是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搞技术革命、实现自动化等就很难高速度。这话只有片面的道理,实际是错误的。首先应该认识,设备、技术基础比较差的企业,潜力也比较大,因此就应该更快地搞技术革命,这样才能更迅速地改变落后面貌,大大提高生产,适应国家要求。其次,这类企业搞技术革命和自动化等,比起设备、技术基础好的企业,客观条件是差一些,可是并不能说困难比较多就不能实现高速度。沈阳标准件厂,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们就主要是在伪满时期的老旧设备的基础上搞起自动化的,而且从1月24日到2月23日短短的近一个月内,就建立了十五条自动线,做出大批的自动化单机,加上以前创造的一条自动线,就把全厂的自动化水平从1957年的23%左右,猛提到71%以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搞技术革命和实现自动化等,能不能高速度,首要的问题不在于设备、技术基础的好坏和困难的多少,而是在于能不能鼓足干劲,大搞群众运动。如果条件好的企业不鼓足干劲,不大搞群众运动,而是劲头不足,只靠少数人努力,也不可能有高速度。不管条件差还是条件好的企业,都只有像沈阳标准件厂那样,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使每个职工都鼓起更大的革命干劲,大干、特干、苦干、巧干,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抢分夺秒日夜战斗,拿出更大的力量去作更多的工作,用更大的钻劲做出更多的革新创造,想更多的办法去战胜更多的困难,才能保证技术革命“过五关斩六将”,节节取胜,达到多快好省,实现高速度。其次,沈阳标准件厂的经验还说明,要保证高速度地开展技术革命和自动化等工作,还必须在运动中坚决执行自力更生、洋土结合、因陋就简的方针。不论条件好还是条件差的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都要解决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都伸手要求国家解决,或者都想走大的洋的道路,坐等自动化,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沈阳标准件厂职工,对待这些问题则采取自力更生的态度和洋土结合的办法。他们要做的事情都自己动手动脑,需要材料自己去找废旧材料,没有专用设备,就用土法加工,因此迅速克服了各种困难,赢得了高速度。
开展技术革命和生产发展的长远利益完全一致,这个道理是一目了然的。但是还有些人认为开展技术革命总要影响当前生产任务的完成。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要占用时间、人力、设备,这似乎是耽误生产,但是如果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搞得又快又好,就会大大地促进生产。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技术革命大搞特搞,决心大,劲头足,行动快,充分发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订好作战计划,安排好当前的生产,而后调动全部人马集中力量分批突击,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拿下一批再搞一批。这样,便能保证技术革新收效快,质量又好;一方面使技术革新占用的生产时间很少,另方面使那些能够大大提高生产的革新项目很快投入生产,这样不仅能很快地补上短时间的欠产,而且能大大推动当前的生产。另一种是对技术革命运动小搞、慢搞,态度迟疑,决心不大,劲头不足,行动不快,因此群众发动得也不充分。结果就难免弄得很长时期也搞不成一项革新,或者搞出来了,又有许多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不能正常投入生产,这样长期地占用设备和人力、物力打“消耗战”,当然要影响生产。沈阳标准件厂,就是采取了前一种态度,把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搞得又快又好,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新的创造能迅速地投入正常生产,结果革新不但没有影响当前生产,反而促进1、2月份的生产都提前超额完成了计划。可见技术革命和当前生产的矛盾是完全可以求得统一和解决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大搞技术革命,不应该小搞;只能快搞,不应该慢搞。
(摘自辽宁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