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炮火打不散 海风刮不倒 福建“铁民校”遍地开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4
第4版()
专栏:

炮火打不散 海风刮不倒
福建“铁民校”遍地开花
本报讯 长期坚持学习被群众誉为四季常青的“铁民校”,已在福建省各地农村遍地开花。
到目前止,从海防前哨岛屿、渔村,到广大山区、林区和基本建设工地,共计已出现铁民校六千一百六十二所,每个公社平均有十所以上。在铁民校带动下,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不断巩固提高。现在全省农村入学和坚持常年学习的青壮年达三百一十二万人,其中参加业余高小和初中学习的青壮年达二百五十七万人。
福建省的铁民校运动,是在各地人民公社的工农业生产获得连续大跃进、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广大农村青壮年在大跃进中都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科学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生产大发展和实行技术革命的需要。有的群众对那些不能常年教学的民校还贴出大字报,提出批评,对能常年教学的业余学校则进行表扬,称誉为“铁民校”。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根据广大群众的这种要求,都特别重视扫盲和业余教育的领导,从省到公社层层成立文化革命或技术革命委员会,深入总结各地“铁民校”长期坚持教学和不断提高的办学经验,深入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创办铁民校运动,从省到市、县、公社和生产大队,层层办起了一所到数所铁民校,作为推动农村业余教育的标兵和据点,使铁民校能在全省各地普遍开花。
铁民校的共同特点是:一、由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建立了既领导生产又领导学习的统一机构,统一安排生产和教学时间,把业余教育当作一项主要工作进行安排,经常进行检查评比,因为这些铁民校师生的热情都很高、干劲十足。二、广大基层干部在领导好业余教育同时,都能带头坚持学习,并发挥积极分子的骨干和带头作用。据统计全省各民校现在共拥有这种积极分子二十万人左右。三、这些铁民校都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铁民校步步提高,使广大学员学有所得、学能致用,能够长期坚持参加学习。四、各地铁民校在教学中,都能坚决贯彻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的教学方针,作到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教学组织形式、时间都能适应生产,灵活安排,因而学习能够经常持久,同时又使民校成为既是广大群众和干部学习文化、技术的场所,又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种群众性组织。例如海防前哨的晋江县围头半岛铁民校的三百九十多名教师和学员,从1953年办学以来的七年中,在当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根据前线对敌斗争和生产的特点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坚持进行常年教学。他们在不打炮时白天生产,晚上学习文化,炮战时,他们在作好支前工作的同时,即抓紧空隙时间,以防炮洞为课堂进行学习,作到在平时集中学,紧张生产和支前时机动学、分散学。在学习中还采取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四结合”,由党委委员教政治,请部队官兵教军事,老农、技术员教农业科学技术,并建立试验田,结合学习进行试验和田间实习,同时又把民校变成一种开展对敌斗争的组织,由学员结合文化学习,写标语、扎风筝、印宣传品向金门蒋军展开政治攻势。因此,既不断提高了学员的政治、军事、文化、技术水平,又推动了支援前线和生产建设,培养各方面技术人才。被广大群众称赞为“炮火打不散、海风刮不倒”的前线英雄“铁民校”,因而变成全省民校的标兵。
福建省农村在实现了铁民校遍地开花以后,为广大农村开展经常性的业余教育创造了丰富经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都把这些铁民校,作为领导农村文化技术革命的试验田和标兵,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因地制宜地总结出一套常年坚持学习和不断提高的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群众评比鉴定会等形式,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带动了一般民校共同跃进,从而促进了全省农村业余教育都能不断巩固和提高。晋江专区在总结和推广了晋江县围头半岛和南安县英都公社等铁民校创造的多种多样坚持学习经验后,各地民校都普遍采用民校跟学生走、教师跟学生走、学生跟生产走,书本、黑板、教具跟人走等“四跟四走”的办法,在生产大忙中坚持教学,因而作到了民校组织常年不散、学习不断。
(杨英兰)(附图片)
福建南安英都人民公社妥善安排社员的工作、生产和学习时间,这是社员们在工休时学习文化。  新华社记者 侯民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