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地方铁路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5
第1版()
专栏:社论

地方铁路大有可为
土铁路和小洋铁路的出现,为动员地方的力量兴办铁路事业打开了大门。自从山西盂县创办第一条土铁路以来,到1959年底,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全国已经建成了二千四百多公里土铁路和小洋铁路。其中有省、市、自治区办的,有专区和县办的,也有厂矿企业和人民公社办的。这些地方铁路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取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安徽省蚌埠专区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专区用自力更生的办法,铸铁轨、造机车、筑路基,把数十公里以外的矿山和钢铁厂连结起来,把淮河码头、火车站和市内的仓库、工厂连结起来,甚至把人民公社的集镇和淮河码头也连结起来,从此是“驾着列车轨上跑,肩挑人抬全取消,下雨下雪不心焦”。蚌埠专区的这一生动事例,证明了地方铁路好处极多,大有可为。
用土铁路和小洋铁路代替肩挑人抬,是地方运输事业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方运输的运力远远不能适应运量增长需要的情况,并且节省出大批的劳动力。拿蚌埠港的三号码头来说,在修土铁路前,用了一千多辆平板车,一千五百个劳动力,每天的运输能力同运量需要仍然相差一倍,船舶到港要三、四天时间才能完成装卸作业。修建土铁路以后,运输能力提高了一倍,船舶停港时间只要八小时就够了,还节约出一千四百个劳动力和一千辆平板车。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现在,地方运输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劳动繁重,占用人力数量很大,而又远远不能同工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形势相适应。据估计,现在全国地方运输队伍达一千多万人,有三分之二都集中在像蚌埠港三号码头这类运输量很大、运输工具落后、甚至大部采用肩挑人抬的码头、车站、厂矿和这些物资集散点之间的运输线路上。如果在这些地方修建土铁路和小洋铁路,按蚌埠港三号码头那样的比例计算,就可能把运力提高一倍,改变地方运输的落后面貌,并且可以节约出上千万个劳动力支援工农业生产。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将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地方上有没有可能大办土铁路和小洋铁路呢?有些人曾经对这个问题抱着怀疑的态度。现在应该是彻底打消这种怀疑的时候了。如果说,两年以前,还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充分具备了大办土铁路和小洋铁路的条件,那么,经过两年的大跃进,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个省和自治区都建设有一定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建设土铁路和小洋铁路的技术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经过两年的大跃进,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他们的革命干劲和创造精神是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办土铁路和小洋铁路、发展地方铁路事业就没有任何困难了。困难总是会有的。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仍然是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共产主义风格。而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依靠党委加强领导,抓住已有的典型事例,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自己的力量,热情地投身到地方铁路的建设事业中去。蚌埠专区大办地方铁路,就是从党委支持怀远县红旗人民公社办铁路开始的。这个公社的社员,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发挥了敢想敢干的精神,自己办成一条三公里长的小土铁路后,上级党委便抓住这一典型,鼓励各地试办。接着便出现了五个搬运工人用旧油桶作化铁炉铸造铁轨成功的事情。现在这个铸轨厂在党委支持下,已发展成有三百多工人的铸轨工厂,铸造出优质铁轨三万八千多米,不但能走小火车,而且能和大洋铁路相连,走大火车。大家可以设想,如果凡是具备资源条件的人民公社,都办三公里的土铁路,全国总计起来,这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啊!
发展地方铁路,必须实行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逐步提高的方针。资金、材料要尽可能在地方上自筹,自己修建,建好以后,也由自己来管理。在修建地方铁路时,要根据运输需要和当地条件的可能,能大就大,不能大就小,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然后根据条件,逐步从小到大,从土到洋。在目前来说,能有条件建设小洋铁路(即轻型钢轨)的,当然可以修建小洋铁路,它比生铁铸轨修建的土铁路要经久耐用,运量也较大。但是,在目前钢和钢材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而许多地方还不能生产钢和钢材的时候,采用土铁铸轨,就能使地方铁路建设事业发展得更快、更多,能够更早投入运输。所以,在目前,对大多数地方来说,发展地方铁路应该迅速土法上马,不应坐等修建洋铁路的条件,失掉良机。安徽、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对采用土铁铸轨,都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如果全国普遍推广,既能促成大量地方铁路土法上马,又能大量节约钢材。
当然,强调自力更生,并不是说国家不加帮助,也不是说不要兄弟部门的协作。帮助地方上修建铁路是铁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铁路部门过去对帮助兴修地方铁路已经尽了很大努力。铁路部门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力量,帮助地方办地方铁路,是加快地方铁路建设的有效办法。铁路部门的机务、车辆、工务、工程等方面的力量,也是能够帮助地方勘测、设计、甚至帮助进行部分制造的。在这方面,特别重要的是铁路部门要注意帮助地方培养技术力量,向他们传授建设和管理铁路的经验。安徽采取这个办法,在铁路局的支援、帮助下,地方上已经培养出一支铁路技术力量,有的专区已经基本上能够自己铸造铁轨、改造机车、制造车辆和勘测设计路线。最近铁道部在蚌埠还召开了地方铁路技术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对修建地方铁路的技术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这对于地方铁路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地方铁路不只对解决当前的运输问题有重大作用,而且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随着地方铁路的大发展,各省、市、自治区办的、专区办的、县办的、人民公社办的、厂矿企业办的地方铁路,将逐步构成一个地方铁路网,同国家举办的现代化铁路一起,成为我国铁路网。这些地方铁路网和大铁路的关系将是干与支的关系,网与络的关系,大动脉、支血管和微血管的关系。将来,这些地方铁路也必然会有一部分经过技术改造,逐步过渡为大铁路。因此,地方铁路的举办,一定要有全面规划,既从当前的运输需要出发,首先在最急需的地区,例如厂矿内外、港站内外、长短途之间、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建立的大量中小型工矿企业方面,加快地方铁路的建设;也要预见到发展的前景。蚌埠地区在修建将来要和大洋铁路相接的土铁路时,或者是在准备修建大洋铁路的地方,现在就都修了大型土铁路,以便将来条件具备时只需把铁轨换成钢轨,就过渡到大洋铁路,或同大洋铁路接轨;在蚌埠码头等只通仓库和工厂,不和大洋铁路相接,运量较少也比较固定的地段,就修建了中型土铁路;在红旗公社等运量更小的地段,便修建了小型土铁路。这样的规划和安排是合理的。从效果上看,和大洋铁路相接的铁路,建成大型的土铁路,大火车可以一直通到工厂,能省去几道装卸的手续,节约大量劳力。从成本上看,土铁路和小洋铁路每公里的造价,只为大洋铁路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小土铁路的造价则只有大土铁路的五分之一。蚌埠专区的这种规划和安排,为各地进行地方铁路的规划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现在,全国工农业生产正处在一个蓬蓬勃勃的高潮中,需要运输的物资数量越来越大。地方铁路势在必办,而且应该多办、快办、早办。哪个地区能在完成国家钢铁任务的前提下,办得多,办得快,办得好,那个地区就能在运输中更加主动,并能节约更多的劳动力,使工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形势得到更好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