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让纤维板生产遍地开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27
第1版()
专栏:社论

让纤维板生产遍地开花
我国的纤维板工业近两年来有了飞跃的发展。从1958年第一批国产纤维板出世起,到1959年底止,全国已有三百多座土洋结合的纤维板厂投入生产,生产能力达十三万多吨。进入1960年以来,许多地区纤维板生产已经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福建省今年已经先后建成小型纤维板厂二百多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人民公社白手起家办起来的。目前,我国的纤维板工业,已经由点到面,从城市到农村的人民公社,从林区到平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标志着我国的纤维板工业进入大发展的新时期。
纤维板工业的发展,使我们找到了大量增产木材的新途径:现在,不仅林区能生产木材,无林缺树的地区也能生产木材。这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大革命。当人们不能生产纤维板的时候,几千年来总是利用原木制成各种板材,一棵树的利用率只达到50%左右,一些小径木、枝丫、板皮、锯屑等绝大部分都扔掉了,浪费很大。国民经济的连续大跃进,各项建设事业的高速度发展,对木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社办工业的发展壮大和人民文化物质生活的提高,木材的需要量就更大。假设每个公社建设一座两千平方米的厂房和可以容纳一千五百人的学校,全国就需要一千多万立方米木材。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木材零点二立方米,就必须生产上亿立方米的木材,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来,我国森林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增加木材的幅度也很大,但是,仍不能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飞跃发展和其它方面对木材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业生产部门采取了大搞林木速生丰产的措施,有的树木八年、十年就能成材,这在林业发展方面,可算是惊人的高速度,然而,这对于满足国民经济要求来说,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我们不能因为等待木材而放慢建设速度,更不能等十年、八年以后有了木材再来建设。正因如此,我们就必须大力发展纤维板工业,用各种纤维板来广泛代替木材。用纤维板顶替木板是符合节约原则的,一立方米纤维板能顶替五点七立方米原木,而生产一立方米纤维板,只需要三点三立方米废材碎料。木材采伐和加工后的大量剩余物以及其它野生植物,都是制造纤维板的原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最近,河北、江苏、河南等许多缺少木材的平原地区,用麦秆、稻草、茅草等草本和野生植物纤维,生产纤维板,获得不小的成效,为我国纤维板工业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大搞纤维板生产,应当列为社办工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人民公社工农并举,五业俱兴,具有发展纤维板生产的有利条件。许多人民公社都有社办林场,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把纤维板生产落实到林场,这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办法。社办林场多半靠山,有林有草,资源丰富。一般的社办林场都能够大搞多种经营,而结合多种经营在林场大搞纤维板生产,不仅有利于社办林场的巩固和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公社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河北省唐县是个不产木材的平原地区,为了解决自用材,全县十个人民公社,都办起了纤维板制造厂,全县没有一台热压机,采用烘炉烘烤,大搞纤维板生产,不仅解决了部分自用材,还外调一部分支援国家建设。
“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是高速度发展纤维板生产的唯一途径。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是高速度发展纤维板工业的根本保证。纤维板生产的土洋之分,主要表现在有没有热压机这一工具,有了热压机则为洋,没有热压机采取烘炉的办法则为土。本着能洋则洋,不能洋则土的精神,凡是有条件的地区,都应当积极大搞“小洋群”企业,发展纤维板生产。但是,由于洋法生产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和较大数量的投资,某些地区如果不能一下子办小洋群企业,就应该土法上马,大搞纤维板工业的“小土群”。各地建立“小土群”企业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应当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同时也要发挥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相互支援。现在,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小洋群”和“小土群”标兵厂。充分发挥标兵厂的作用,传播技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这是进一步提高纤维板工业的有效办法。当前,人造纤维板的产品已经成为生产建设中需要量最大的一种产品,为了满足各方需要,纤维板生产必须遍地开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