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麦锈病有高效治疗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28
第3版()
专栏:

麦锈病有高效治疗剂
对氨基苯磺酸能被植株内吸,可以抑制侵入植株体内的锈菌发育。对条锈防治效果为80%;对叶锈和秆锈防治效果为90%以上。
本报讯 目前,我国防治小麦锈病有了一种高效灭锈剂——对氨基苯磺酸。这种灭锈治疗剂和一般保护药剂不同,它能被植株内吸,并且吸入的速度较快。因此喷用以后,不怕雨水冲洗,可以抑制已经侵入植株体内的锈病菌的发育。1959年,在福建、安徽、河南、吉林等冬麦区和春麦区进行大田试验证明:对氨基苯磺酸对三种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甚为显著。对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80%,对叶锈病和秆锈病的防治效果为90%以上,而通常使用的波美0.5度石硫合剂的效果只有50%左右。
对氨基苯磺酸的使用方法简便,将它配制成水溶液,均匀喷射在植株上即可;使用浓度为0.4%,即每四克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二市斤水中。如果用冷水溶解较慢时,可先用少量温水或开水溶解后再以冷水稀释。使用时要注意药剂是否溶尽,否则既会造成浪费,防治效果也受一定影响。当锈病发生的普遍率达到0.1%—1%时即可开始喷射,每亩每次喷施二百至二百五十斤水溶液,共喷二至三次,每隔十天到半月喷射一次,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对氨基苯磺酸的化学结构为H2N-?-So3H。它的精制品为白色结晶,粗制品常呈灰白色,制造磺胺类药物副产的对氨基苯磺酸的粗制品,呈淡红色的片状结晶。通常以硫酸和苯胺直接合成,生产磺胺药物时也有大量副产,因此制药厂或化工厂可以大量组织回收。国际文献上曾提及对氨基苯磺酸对个别锈病有治疗效果,但未进行田间试验,因此在生产实践上未介绍应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