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共产主义劳动的光辉 陕西省渭南县城关公社双王管理区先进人物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4
第3版()
专栏:陕西通讯

共产主义劳动的光辉
陕西省渭南县城关公社双王管理区先进人物的成长
林牧 毛维
“群英聚会双王乡,样样活路有双王:秋香俊秀棉花王,述贤希杰粮食王,恒杰居杰工具王,五百多名红旗手,八百里秦川美名扬。”
这是双王管理区(原双王乡)群众歌颂劳动竞赛成果的一首动人的赞歌,也是这里热气腾腾的跃进局面的真实写照。
双王管理区,是农业战线上开展劳动竞赛的一面红旗。它的显著特点是:竞赛成习,协作成风,英雄成群,经验成套,共产主义劳动大放光采。这里,有农民科学研究员植棉能手张秋香,以及她的出色的学生薛俊秀;有全国著名的工具改革能手刘恒杰,和他的亲密战友刘居杰;有连年创造小麦、玉米高产纪录的劳动模范刘述贤和刘希杰;还有养猪模范李保成和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五百六十多名先进生产者。这个数字占全管区人口的5%,占劳动力总数的12%。这里,有成套的植棉经验,并且创造了亩产籽棉三千一百零四斤的全省最高棉花丰产纪录;有成套的小麦、玉米丰产经验,并且创造了亩产玉米二千六百二十七斤的全省最高玉米丰产纪录,和亩产小麦一千八百零六斤的小麦高产纪录。这里,从1958年以来,创制、仿制和改良的工具共一百多种,推广十多万件,由耕作、水利、运输到炊事、饲养、加工,各方面都已经配套成龙。这里真是事事都先进,行行出状元。
先进经验全面开花
双王管理区的劳动竞赛,是适应着互助合作运动的步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实现而进入高级阶段的,它是大规模集体生产的产物,是广大群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不断高涨的产物;而党的正确领导和长期培养,则是促进劳动竞赛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决定因素。
从1952年互助合作运动开展以后,原双王乡就是渭南县党组织重点培养的单位。1955年,这里出现了张秋香培育的亩产籽棉一千二百二十五斤的丰产纪录,1956年,又出现了刘述贤培育的亩产小麦一千一百零二斤的丰产纪录。这是刘述贤、张秋香向先进生产者史安福、曲耀离学习的第一曲凯歌。为了推广刘述贤、张秋香的丰产经验,把广大群众提高到先进生产者的水平,1956年初,双王乡党总支一面向群众提出了“人人学述贤,人人学秋香”的口号;一面向先进人物提出了带徒弟的任务,不断扩大先进生产者的队伍。
学先进的群众运动,一开始就表现为一场新的思想的斗争。有人说高额丰产是胡吹牛;有人说述贤、秋香是“能人”,他们能办到,别人办不到。对先进经验赞成的、怀疑的、反对的三种人,都在扩大自己的阵地。谁在这个斗争中冲锋陷阵、打开学习先进的局面呢?党总支提出党员一人搞一亩丰产田、干部人人搞丰产的号召。当时的党总支书记杨文焕同志和乡长王昌黎同志还带头搞了一亩棉花试验田,向张秋香学习植棉经验。党员和干部走在前面,群众也就跟着来了。接着,党总支又组织先进人物到各队讲学,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创造高产纪录的斗争过程,把先进经验的种子撒遍全乡。到1957年,这里就有了七十五个“秋香组”,分布在各个生产队。到1958年年初,在万人粮棉誓师大会上,因学习先进取得成就而受到奖励的就有一百多人。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大规模集体生产和人民群众共产主义思想的大高涨,为学先进的运动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党组织又提出了培养一百名张秋香、一百名刘述贤、一百名刘恒杰、一百名李保成、一百名许廷占(青年劳动模范)的“五个一百”的规划,组织先进生产者采取一人带十人、十人带百人的方法,扩大先进生产者的队伍。具体做法是:
一、重点培养二把手、三把手。比如刘述贤培养出了刘希杰,刘希杰又在培养自己的二把手。张秋香带起了薛俊秀,薛俊秀又带起了卢玉梅、张志芳。
二、每年轮班吸收各个生产队的优秀社员,参加先进生产者领导的丰产田的作务,在整个耕作过程中,系统地、成套地传授经验。
三、以先进生产者为教师,设立了包括粮、棉、水产、畜牧、机械五个部分的红旗农业学校,吸收全管理区二千二百多名社员参加学习。
群众性的学先进的运动,同先进人物带徒弟的活动结合起来,发扬了群众敢想敢做、大胆创造的精神,促进了群众争上游、赶先进的革命干劲,提高了群众大公无私、互相帮助的共产主义风格。这就给双王管理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从思想上和技术上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大搞携手连环赛
双王管理区在“人人学先进”的基础上,大搞携手连环赛。队与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比竞赛。全管区十二个生产队各搞一块丰产方,各个丰产方又划分为若干作务组。方与方赛,组与组赛,组内个人与个人赛。
竞赛形式多种多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又赶又帮,又竞赛又协作。这种作风,是在党组织的教育下,由先进生产者带头作起的。党组织经常用个人服从集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先进生产者,不断克服那些还在萌芽状态的技术保守和单纯追求个人荣誉的倾向,并且明确提出:“帮助别人赶上自己才算完成任务,帮助别人超过自己算是超额完成任务。”“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一人学好不算好,大家学好才算好。”这是张秋香的名言,也是双王管理区所有先进生产者的共同的信条。在1958年以来的劳动竞赛中,吴杨小队是比较落后的单位。为了帮助吴杨小队赶上先进,刘述贤把自己的试验田搬到吴杨村,带动吴杨小队搞丰产,并且亲自到西安代吴杨小队买骡马、买胶轮车。张秋香同薛俊秀“地连畔,心连心”的故事,更是到处流传的佳话。当薛俊秀赶张秋香的时候,秋香随时给俊秀提出改进作务的意见,把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俊秀。当俊秀的棉田缺少化肥的时候,秋香把自己的化肥分给俊秀一半。1958年秋天,俊秀的棉花产量超过了秋香,秋香高兴地说:“俊秀超过我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咱们的棉花产量还没有到头,还可以继续提高。”张秋香还经常到全队以至全管理区的棉田传授棉花整枝的技术。
在这些先进人物的影响下,广大社员的觉悟和风格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把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看作自己的荣誉,既赶先进,又帮先进。去年春天有一个晚上,气象预报要刮大风,群众怕刘述贤试验田的麦子受风倒伏,连夜送来六七十串竹箔,帮助刘述贤搭起防风障。今年,在棉田备耕中,张秋香的棉田缺少底肥,全管区各生产队在几天之内送来优质肥料四、五万斤。广大社员相互之间,也是既搞竞赛,又搞协作。
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
双王管理区不仅是英雄成群、红旗成林,而且这些红旗是永不褪色的。他们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坚决跟着党走,始终保持着红社员的光荣称号。所以能够作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当地党组织坚持了先进生产者不脱离党的领导、不脱离群众和不脱离生产的原则,促使先进生产者养成了不断革命的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党组织对于先进生产者的培养,是把积极支持和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的。党组织把培养先进人物、推广先进经验,当作经常的重要任务,群众中的新生力量一经出现,党组织就立即从各方面加以扶植:需要学技术,就为他们请师傅;需要土地、肥料,就为他们优先调拨;碰到了困难,就为他们打气;受到了非难,就为他们撑腰;取得了成绩和经验,就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和推广。“没有党的培养就不会有先进人物”,这是这里所有先进生产者的共同的体会。在另一方面,党组织对于先进生产者的要求又是很严格的,所有的先进生产者,都要像普通社员一样地参加生产劳动和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先进生产者当中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要像普通党员、团员一样地过党、团的组织生活。这里还坚持实行着这样一种制度;每隔半年要发动群众对先进生产者作一次鉴定。同时,经常通过老农座谈会和群众会,征求群众对先进生产者在作务技术方面的意见。党组织对于先进生产者当中存在的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的缺点,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鉴于部分先进生产者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容易产生骄傲和满足现状的情绪,党组织采取了不断提出新任务的作法,让先进生产者认识到,自己的成就总是赶不上客观形势的要求和群众的要求的,从而促使他们始终保持着冲天的干劲和谦逊的作风。
由于党组织采取了以上这些正确的作法,这里的先进生产者,都经常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先进生产者,是既尊重又亲切。一方面歌颂先进、学习先进,一方面又不把先进人物看作高不可攀的人,而是像兄弟姐妹一样地携手前进。
目前,中共陕西省委向全省人民发出了开展十万红旗单位、百万红旗手的劳动竞赛运动的号召,这对双王管理区的群众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所有先进生产者和广大群众,都是信心百倍、意气风发,决心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劳动竞赛,队队、组组争取成为红旗单位,人人争取成为红旗手,要使双王管理区的英雄更多,红旗更红,跃进的步伐跨得更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