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是幸福根 戴戟委员谈视察安徽宿县紫芦湖河网化的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5
第12版()
专栏:

人民公社是幸福根
戴戟委员谈视察安徽宿县紫芦湖河网化的观感主席、各位委员: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并完全同意陈叔通副主席关于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1959年,在中共中央、毛主席和中共安徽省委的领导下,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安徽在工农业生产及其他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3月中旬,我们有机会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所组织的安徽视察团,在合肥市、六安专区和蚌埠专区进行了视察。这些地区,去年以来,不仅在工农业方面取得了继续大跃进,而且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也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请允许我谈一谈安徽宿县三八人民公社紫芦湖河网化的情况。
三八人民公社的紫芦湖距宿县东南约十五华里,位于津浦铁路右侧。沿湖共二十六个村庄,六千多人口,总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三万六千亩土地。地势低洼,解放前十年九淹,好年成每亩产量只不过六十斤,每年逢夏秋之际,不是干旱虫灾,就是一片汪洋。解放前这里曾流传一首歌谣:
紫芦湖大老荒,提起来人悲伤,
不是干旱虫灾起,就是蛤蟆安营房。
一年糠菜吃不饱,扶老携幼奔他乡,
姑娘不嫁紫芦湖,汉子不愿回家乡。
然而,解放以后,紫芦湖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地向自然灾害作斗争,逐年兴修水利;特别是自1957年冬,省委根据中央治水“三主”方针,提出了“河网化,水利化,变淮北为江南”的伟大号召,鼓舞了广大群众治水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征服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掀起了治水的高潮。从1957年冬到1958年春,完成一百一十万土方,特别是1958年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大大提高,治水工具的不断改革,更大大加快了水利建设的速度。全社发动了一万七千个劳动力,仅以五十天的时间,就开浚了大大小小的河道沟渠一百五十七条,做了四百四十多万公方的水利工程,蓄水量达十八万三千三百多公方。
现在紫芦湖已沟河相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河网系统,不仅经受住了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而且已初步改变了过去多灾低产的面貌。如在1959年的6、7、8月份,正当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但在这九十天内仅降雨二百一十九毫米,而同期蒸发量却在五百八十毫米,由于有河网化的水利建设,结果在那种严重的干旱情况下,仍然保证了七千多亩水田的灌溉,平均产量达到五百二十七斤,其中有一千多亩每亩达到千斤以上。1959年全年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51%。
紫芦湖河网化的基本实现,不仅使粮食产量有了增加,实现了1958年、1959年两年的连续跃进,同时林、牧、副、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河堤上已栽植各种树木二百九十六万棵,养鱼一百多万尾,养家禽牲畜万余只。
由于生产不断发展,社员的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根据我们在紫芦湖陈村的调查,1959年粮食每亩单产比1946年增加七点三倍,社员每人收入达一百零五元,比1946年增加五点四倍。解放以前那种灾荒、疾病的情况,如今已彻底根除了。现在,在紫芦湖的人民当中,又普遍地流传了另一首歌谣,它歌颂着紫芦湖新的变化:
紫芦湖好地方,果木成林米满仓,
姑娘盼嫁紫芦湖,汉子愿意回家乡。
生产上的发展,也带来了公共积累的不断扩大,农业基本建设也日益得到发展。如在1959年紫芦湖大队就购置了拖拉机两台,六十马力的抽水机两台,耕牛八十五头,大型农具一千多件,大小木船三十一只。
事实证明,紫芦湖之所以发生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与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分不开的。社员们说的好:“河网化是幸福根,人民公社是根上根”。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我国的广大农村正随着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壮大,将要向着更美好更幸福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迈进。
当前我国的形势正在飞跃地向前发展。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今后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速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改造,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彻底改造资产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积极参加工作实践,提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能力,为保卫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继续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