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的鲜花越开越红 李有安代表谈安徽宣城双桥人民公社一年来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6
第11版()
专栏:

人民公社的鲜花越开越红
李有安代表谈安徽宣城双桥人民公社一年来的变化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
一年来,我们安徽省宣城县双桥人民公社,和全国各兄弟公社一样,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伟大号召鼓舞下,高举毛主席的思想红旗,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获得了农业生产空前未有的全面大丰收。全年生产收入达到一千四百二十四万元,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加55.6%。粮食亩产量达到一千一百五十斤,比1958年增加43.8%;并出现了大面积丰产片:全社早稻丰产片三万亩,单产一千三百五十斤,中稻丰产片二千亩,单产一千五百五十斤,双季晚稻丰产片二千八百亩,单产一千三百斤。油料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一点九倍。棉花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一点二倍。造林一万九千多亩,相当于过去九年来的绿化总和。在多种经营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与1958年相比:养猪增加69.7%,家禽增加43%,养蜂增加82.6%,养鱼增加二点七倍。随着生产的大跃进,社员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每人平均收入达到一百三十五元,比1958年,增加26%,做到户户增加收入,人人喜气洋洋。这些巨大成绩的获得,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伟大胜利。
在这一年中间,我们按照党的指示,抓紧做好了以下一些工作:
第一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征服了水旱灾害。解放以前,我们那里水利很差,群众形容它是:“连下三天雨,遍地行大船”,“晒上十来天,干得冒青烟。”解放以后,特别是农业社时期,也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但是由于社小力量小,又不能做整体规划,只能零打碎敲,小修小补地搞,旱涝灾害不能根除。以贯穿全社的佟公坝水系来说,原来上下游有十五个社,由于力量小,再加上存在着上下游受益大小的矛盾,既不能统一规划进行兴修,也不能做到合理用水。在1958年遇到了干旱,就有八千多亩水稻,少灌了两遍水,以至少收了八十多万斤粮食。办了公社以后,范围更大了,人力、物力、财力更加雄厚了,佟公坝水系统一了,我们就对佟公坝水系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治理,新开和整修了四千六百多条、总长达一百四十华里的大、中、小灌溉渠道,使整个水系的灌溉渠道与全公社一千七百多处塘、坝、圩、沟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巨大的灌溉网,灌溉面积由原来四万二千亩扩大到八万五千亩,占全社水田面积的80%;其中,自流灌溉面积由原来二万三千亩扩大到五万八千亩,占全社水田面积的54.7%。同时,我们又根据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水的使用作了统一安排,做到了合理用水。去年旱情比1958年还重,但抗旱情况却大不相同。例如,最容易受旱的庆丰大队,离佟公坝有五十多里,还隔了一道水阳江,过去虽然造起了一个引水过江的渡水槽,但是一到天旱,上游农业社就拦的拦、卡的卡,不把水让给下游。这个大队,1958年就有两千多亩水稻受旱减产。1959年抗旱中,由于公社统一调度用水,上游的大队都开闸让水,这个大队的二千多亩稻子,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平均亩产都在八百多斤。因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利问题,去年不仅做到
“大旱不干”,而且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双季稻从1958年占水田面积的26%扩大到65%,两季亩产也从1958年的八百五十五斤提高到一千二百八十五斤。社员们编了一首顺口溜说:“单干要水向天求,你争我夺吵不休;小社要水常发愁,各设关卡水不流;公社要水处处有,旱涝无忧保丰收”。
第二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过去农业社经营范围小,经济力量弱,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办了公社以后,力量大了,我们就进行了统一规划,挖掘出各种自然资源的潜力。首先是充分利用了水利资源。我们办起了一个养殖场,专门繁殖鱼苗,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水面都放养了鱼苗。并且投资了二十万元,利用灌溉干渠的落差,建立了五座水力发电站和十六个水力粮食加工厂。不仅使二千五百多户社员有电灯照明,而且因加工粮食,节约了十七万四千个劳动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社员说:过去是“举石头打臼”,现在是“看机器吐米”。其次是开发了荒山和宜林地。我们除了开荒九千多亩以外,还利用荒山建立了一个园艺场,三个养牛场和十五个养猪场。这就大大促进了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是大力举办了社办工业。办公社以前,农业社办的工业只有五个粉坊和一个砖瓦窑厂,职工不过五十人,总产值也只有二万七千元。公社化以后,我们把全社三百三十九个技术工人组织起来,并抽出二千零一十六个劳动力,投资了二十多万元,办起了农具制造修配、土化肥、土农药、水泥等三百二十五个工厂,总产值达到一百七十五万多元。生产出土化肥四百四十万斤,土农药一百万斤,修配制造各种农具十万多件,这就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是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公社一建立,我们就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所,各生产队都设立了科学技术小组,组织有经验的老农和青年,建立起一支有一千八百五十人的技术队伍。这在农业社时期,要想拿出这样多的人力,进行科学研究,是根本办不到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成立以来,对种子培育、合理施肥、工具改革、合理密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活动,还创造发明了提水、加工、运输等工具四十二种,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同时,我们又用公积金买了四台拖拉机、三台收割机、两台播种机和一台选种机,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第五是加强对穷队的领导,使穷队全部赶上了富队。我们公社原来有四个穷队。公社建立以后,我们下放了四十一个得力干部,充实了穷队的领导力量,教育穷队干部、社员树雄心、立大志,帮助他们大兴水利,根除了旱涝灾害,同时,国家和公社还拿出七万四千多元资金支持他们,公社又从社办企业中调出一千零八十件大型农具,七万斤饼肥,一万二千斤化肥,八百七十头猪和二十万尾鱼苗,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在帮助穷队改变面貌的过程中,富队也发扬了互助协作精神。穷队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更加发奋图强,干劲冲天。现在,四个穷队已经全部改变了穷队的面貌。粮食亩产已由入社前的六百零九斤提高到九百七十五斤;社员平均收入由七十二元增加到一百一十五元。社员高兴地说:“过去老牛走路慢慢来,现在跨上飞马奔向前;过去受了旱涝吃不消,现在收的稻子吃不了。”
第六是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一年来,我们运用了人民公社优越性的生动事实,不断地对社员进行回忆对比的教育,开展了“五好”社员的评比竞赛运动,因此,大大提高了社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涌现出积极分子三千五百三十七人。他们在各项工作中,不怕吃苦,不计报酬,舍己为公,敢想敢做,一心一意地建设社会主义。例如,杨村大队饲养员杨玉苗看到社内有二十四头小猪奶不够吃,就自动拿出十斤口粮,换回黄豆,磨豆浆喂小猪,他说:“人少吃一顿不要紧,猪是公社的财产,不能挨饿。”社员孙永芳、张天才,在党的领导下,破除迷信,刻苦钻研,创造出一整套全部自动化的水力粮食加工设备,外地来参观的人赞扬他们说:“劳动人民智慧大,敢想敢干敢说话,别看他们泥糊腿,发明创造赛专家。”现在广大社员更加认清了农村的光辉灿烂前途,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人民公社。他们说:“听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跟共产党走,越走越有奔头。”
一年来的巨大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无限幸福的远景,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更加鼓舞了我们的干劲。我们决心在1960年更高地举起毛主席的思想红旗,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大干一年,实现亩产粮食两千斤,皮棉一百五十斤,一亩田一头猪,把我们的人民公社建设得更加富足,更加美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