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把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高峰 黄岩代表谈安徽省技术革新运动的成就和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8
第11版()
专栏:

把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高峰
黄岩代表谈安徽省技术革新运动的成就和经验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报告,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现在我就安徽省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技术革新运动步步深入
毛主席早在1955年就曾明确地指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主席的指示,深刻而又简明地指出了技术改造的重大意义,给我们提出了一项光荣的历史任务。安徽的技术革新运动就是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开展起来的。
安徽原来是一个灾多灾重的地区,原有的工农业生产水平都是不高的。为了尽快地改变安徽“更穷更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解放后,一方面在完成了土地改革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对工农业生产各个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从工具、工艺过程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的迅速的发展。
还在1950年,由于治水的需要,中共安徽省委提出了对治水工具进行改革的要求,开始对各种挖土和运土工具加以改造,1953年起,我省推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又根据需要相应地进行了工具改革,但这些改革,还没有能够形成群众运动,只是技术革新的萌芽。技术革新真正成为运动,却是在领会了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以后。特别是在实现1958年和1959年全面大跃进中,为了克服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省委根据毛主席指示的精神,提出了大搞技术革新,一个人顶两个人,提高劳动效率,做到增产不增人以至增产又减人的号召。全省人民响应了这个号召,广泛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运动规模之大,内容之多,效果之好,均为前所未有。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农业生产到交通、财贸、文教、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技术革新,形成了“处处闹革新,事事闹革新,人人闹革新”的局面。
几年来,由于对技术革新抓的比较早,比较紧,对新技术的推广也比较快、比较广,效果也比较显著。这些效果的集中表现,就是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劳动力的大量节约。从农业战线上看,去年1月到今年3月,全省推广使用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共有四千七百多万件,大大提高了劳动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保证了连续大跃进。仅去年一年,我省节省劳动工日即达二十亿个,占原计划用工七十四亿个劳动日的27%。治水工地的技术革新运动效果尤为突出。治水工地面广而又分散,开展技术革新要比城市困难。1950年刚开始治淮时,每人每日平均工效仅零点九公方,到1957年也才提高到一公方以上。从1957年冬季起,全省水利工地有计划地进行了工具改革,工效提高到三点八公方。去冬今春,水利工地又以不断革命精神大搞技术革新运动,每人日工效又跃升到十三公方左右。现在,全省水利工地挖、装、运、卸、压等各道工序已普遍使用了改良工具和半机械化工具,并做到配套成龙。各地还打破了专机专用的思想,普遍把排灌机械用来带动治水工具,发挥综合利用的效果,整个水利工地使用机械已达三万多马力,使水利工具向机械化大大迈进一步。由于技术革新运动的广泛开展,使去冬原计划每日平均上工七百五十万人减少为五百万人,节约了二百五十多万人。截至3月中旬为止,全省已完成水利土方五十五点八亿公方,超过原计划71.2%。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节约,不仅超额完成了水利任务;同时还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去冬今春全省共开荒六百多万亩,田间管理、短途运输、副业生产等也比去年做得更好。现在我省农业战线上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正方兴未艾,已发展到广泛地利用水力、风力、沼气等自然能源,今年以来已安装好风力机五百多部,风力水车三千四百多部,水力站九百多处,全省已有一千八百三十多个食堂常年利用沼气作燃料,有九万多农户经常利用沼气照明,小型沼气发电站和沼气加工站发展到二百多处。再从工业交通方面看,从去年1月到今年2月,全省广大职工共计提出各种技术革新建议达一百三十五万多项,已经实现的有五十四万多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去年全省工业交通部门新建扩建的项目有一千二百二十一个,总产值增长了55%,但是所使用的劳动力却比1958年减少了三十六万多人。今年1月到3月,随着技术革新运动的深入发展,全省厂矿企业单位又节约了九万多人,并已调出六万多人支援了新建企业单位,实现了增产不增人和增产又减人的要求。在工业技术革新运动中,我省特别抓紧了对炼铁“小洋群”的技术改造,在这方面,我们始终抓住了提高利用系数、降低焦比和提高工效这三个要求。全省小高炉经过技术改造以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迅速提高,今年1月份每立方米容积每昼夜的出铁量平均比去年1月份提高163.1%;每吨铁的耗焦量比去年1月份下降93.7%,生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芜湖专区五十多座小高炉经过技术改造以后,每立方米容积每昼夜的出铁量平均比去年1月份提高166.6%,铁的合格率达99%,获得了大面积丰收。马鞍山钢铁公司红旗二号八立方米小高炉的职工们,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大胆破除陈规,风量风温提得更高,大大提高了利用系数,去年12月份这座小高炉每立方米容积每昼夜的出铁量平均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三点七八倍,创造了我省利用系数的最新纪录。与此同时,我省还在炼钢和冶炼各种高级合金钢等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和试验,均获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能就地取材,自炼若干种合金钢供应某些制造设备的需要,使用的结果很好,都合乎标准。在交通运输方面,我们对装、运、卸各个环节也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充分挖掘了运输潜力,提高了运输效率。全省的主要车站、码头都普遍地利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工具代替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效,缩短了装卸时间,加速车船周转。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比过去缩短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去年下半年,我省各地还用自力更生的办法,兴办了八十多公里简易铁路,这些简易铁路的兴建,不仅对增大运输能力、节约劳动力起了重大作用,而且还积累了经验,为我省今后大力发展简易铁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省的技术革新运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革新的范围不断扩大,革新内容不断提高;由单项革新发展到革新整个作业线,在许多方面发展成一条龙;由点的革新发展到面的革新,由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工具由木制发展到铁制;由改良工具发展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由人工操作发展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现在运动正以汹涌澎湃之势迅速向前发展,我们正在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把技术革新运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争取提前完成我省全面改造社会经济面貌的任务。
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根据中央的指示和过去的经验,我们体会到,要搞好技术革新运动,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第一,领导和群众结合
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认真抓,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带动和组织起来,领导干部抓技术革新的办法主要有三个:一是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培养重点,指导全面;二是群众提建议,技术人员作审查,领导干部作选择,然后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试验成功后再行推广;三是领导出题目,大家做文章,然后总结提高。采取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广大干部、群众革新技术的积极性,又能解决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单方面所不能解决的很多重大问题。如我们在治水工具改革运动中,从省委到公社党委,都是第一书记亲自挂帅,经常和工农群众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和解决技术革新中的问题,保证了治水工效迅速提高。又如在创造插秧机的过程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经过长期的反复的钻研,终于制成了一种插得快、插得稳、牵引轻便、分秧均匀的插秧机,解决了过去分秧不匀和部分漂秧的毛病。又如淮南炼焦厂在土法炼焦中,存在着产量质量不高、结焦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领导上提出改革窑形的题目,工人们响应号召,先后进行了八种窑型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总支书记和厂长跟班劳动,和窑师、瓦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终于改革成功“淮一型”炼焦窑,节约劳动力50%,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在今后大搞技术革新运动中,我们仍然要坚决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土和洋结合
从实际情况出发,能洋则洋,不能洋则土,把土洋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做到自力更生,把技术革新运动不断地推向前进。我省的技术革新,主要是依靠土洋结合的办法搞起来的。如合肥政法钢铁厂,坚决贯彻了自力更生的原则,在改造冷热风管道时没有钢板,就用废料脚料焊接拼凑起来,在改造煤气管道时,没有钢管,就用砖和水泥砌成管道代替,迅速完成了对小高炉的一系列技术改造任务,从而促进了产量的上升。当然,不论土的办法还是洋的办法,都要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不论是在当前或者今后,都是必须遵循的方针。我们在1958年大办钢铁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钢铁“小洋群”,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发挥出很大的优越性,以后又把这一经验继续推广到炼焦、采矿、煤炭、化工等方面,都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因此,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既要抓大的洋的,又要抓小的土的;既要抓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的改革,又要抓半机械化向机械化、机械化向自动化的改革;既要抓新设备的制造,又要抓现有设备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把技术革新运动又快又好地开展起来。
第三,点和面结合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我们采取了层层设点、事事设点的办法。由于点设得多,就便于从各方面集中群众的智慧,吸取适于各种不同条件的经验;由于点多,在试验成功以后,也容易迅速地普遍推广。在实行点面结合的过程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抓点,做到每一个技术革新的项目都切实可靠;而在某项技术革新项目切实成功以后,就立即采取现场会议、参观、展览、表演等各种方式,大张旗鼓地组织推广。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再根据群众在实践中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提高。因此,点与面的结合,也就是试验与推广的结合,普及与提高的结合。如马鞍山建筑安装公司第三工程处木工厂对技术革新的项目,采取群众鉴定的办法,召开本厂和外厂工人开现场会共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又吸取其他厂先进经验,加以充实、完善和提高。这样,既起了试验的作用,又起了推广的作用,既起了普及的作用,又起了提高的作用。又例如治水运土滑车,1957年冬开始推广时是用手摇辘轳绞动,人工装卸;在推广使用过程中,群众不断加以改进提高,先是发展为簸箕式的运土器,可以自动装卸;以后又进而改为穿档装卸,而且还能翻埂过坝;在去冬治水运动中,又把它改为动力运土滑车,工效比原来提高了十几倍,比人力挑抬提高了几十倍。许多类似的事例都充分说明,技术革新是没有止境的,人们的智慧是没有穷尽的,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如此无限循环,就会使技术革新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技术革新中,还必须抓住重点,把主要力量放在劳力花得多、劳动强度大、季节性较强的环节和部门,如治水、运输、采掘、播种、收割、加工、养猪设备以及厂矿企业的手工劳动等等。这些地方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最为迫切,潜力最大,能节省出的劳力也最多。当前抓住这些环节和部门,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科学研究与制造相结合
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和提高,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的。1959年以来,我省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全省从省到县,从厂矿企业到人民公社,都普遍建立了科学研究机构;许多农业中学也切实贯彻了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方针,成为人民公社农业科学研究的基地;许多生产队,也注意搞科学研究;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组织已经遍布广大城乡。为了使科学研究密切为生产服务,我们实行了科学研究与制造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积极领导科学研究机构和各厂矿企业、各类学校科技人员,深入群众,深入生产实际,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结合,革新技术,制作和改进生产工具,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作生产工具的制作和改进的过程。另一方面,领导和组织各个生产部门,大力进行科学研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每一个人,做到凡是有生产活动的地方,就有科学研究活动,使生产工具的改革,生产技术的提高,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把开展技术革新的过程,当作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由于科学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专业科学人员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大大推动了技术革新运动的发展。例如工业生产小洋群中许多技术问题的解决,沼气利用的半机械化、半自动化的实现,以及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机具如风力机、插秧机、绳索牵引机等的创造,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经过专业科学工作者和群众中涌现出来的生产能手共同努力,边研究、边制造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坚持这个方针,以促进技术革新运动进一步开展。
第五,要发扬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股干劲,技术革新也是这样。只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技术革新才能搞得起来、坚持下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任何一件新的发明创造,总是要经过曲折的,它不仅会遇到保守思想的抵抗,而且会遇到经验不足、物质条件不足的困难。问题在于坚持。首先要能顶得住右倾保守思想的歪风,其次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顽强地继续试验。每战胜一道难关,就是向最后成功接近了一步,而在一个环节上松了劲,就会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不仅试验过程中要坚持,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因为任何一项新技术,总是从不完善到完善,在使用的过程中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习惯到习惯,如不坚持下去,即使是很好的新技术,也可能推广不开。我省在试验和推广使用沼气的过程中,证明了这一点。还在1957年,省委就提出发展沼气化的号召,当时许多地方都进行试验,在试验中,大部分地区都因未能冲破技术关,就中断了,唯有阜阳县的干部和群众,在县委领导下坚持试验,他们不理睬人家的讽刺,失败了再干,坚持干了两年,终于在物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沼气池漏气、沼气过冬、储存、输送等问题,实现了沼气化,为全省推广沼气树立了榜样。像这样的事例,各个地区和各个战线上都有很多。它告诉我们,发挥顽强的坚持精神,是搞好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关键。
最后,坚持政治挂帅,是推动技术革新运动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目前蓬勃开展着的技术革新运动,是政治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结果,而技术革新的过程仍然是思想革命的过程。在技术革新运动中,不仅存在着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的斗争,同时也存在着资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因此,就必须认真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地宣传和贯彻党的总路线,用毛泽东思想把广大干部、群众武装起来。我们在技术革新方面所以能够做出比较显著的成绩,正是坚持政治挂帅的结果。技术革新的胜利,就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就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政治挂帅对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从合肥市针织毛纺厂的事实可以看得很明显。这个厂过去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唯条件论”的思想,考虑问题总是把困难摆在前面,技术革新搞了半年,还停留在试验阶段。经过反右倾、鼓干劲的整风运动以后,他们在党的帮助之下克服了错误思想,深入地发动了群众,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全厂就实现了三十四项重大革新,自制各种机器十三部,手工织机改为电动的六十二部,机械化程度由2%猛升到75%。这一类例子,是很多的。事实证明:哪里坚持了政治挂帅,哪里坚决执行了总路线,哪里的技术革新运动就一定搞得好。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大好的跃进形势。我省人民一定要紧紧跟随全国的前进步伐,在毛主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的指引下,把当前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推向新的高峰,为提前超额完成国家给予我们的任务,实现1960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为全面改变安徽省的社会经济面貌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