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以大工业为中心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服务事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北京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全面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9
第1版()
专栏:

以大工业为中心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服务事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北京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全面跃进
开展大规模的协作,工业农业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工人农民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巩固
六千我闲散劳力参加生产和工作,社办工业产值一年来增长179%,商品蔬菜增长一倍多
新华社8日讯 首都的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1958年8月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发展、巩固和提高,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大工业为中心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服务事业体系,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石景山是北京市的重工业基地。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经具备了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成为首都的卫星城。
在1958年的生产大跃进中,石景山地区的工矿企业扩建和新建的任务很重,需要补充大批的劳动力,并且要求全面地安排建筑材料的生产、工厂用地和运输力量。同时由于工业人口日益增加,副食品的供应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农业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建立副食品商品基地,也需要大工业的技术支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也要求统一领导,全面安排。与此同时,职工家属经过总路线的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纷纷要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共石景山钢铁公司党委会就在1958年7月开始组织职工家属参加生产劳动。同年8月,在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运动高潮的前夕,以国营大工厂为中心的城市人民公社——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就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正式成立。
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包括石景山钢铁公司、石景山发电厂、特殊钢厂等十多个国营、地方国营大工厂和八宝山、古城、五里坨、西黄村四个农业生产大队。总人口中农民占14%左右,职工和职工家属以及少数商业、服务业、手工业、文教卫生事业的从业人员占86%左右。公社建立以后,工农业生产连续大跃进;人民经济生活基本上全面地组织起来,人们的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公社成立以后,这里的八千八百名有劳动能力的职工家属和闲散居民中,有六千八百人参加了生产和工作。其中有四千五百多人到大工厂参加生产,不但解决了这些工厂当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比从社会上招收新工人还大大节省了宿舍、食堂、医院等公共福利设施的投资。这些职工家属参加生产一年来,有不少人已经成为熟练工人,达到了二、三级工的水平。在石景山钢铁公司焦化厂工作的郭月敏,原来是有六个孩子的职工家属,目前已经是一个具有四级工水平并且带着两个徒工的工人。现在,这支由职工家属组成的劳动大军,在石景山钢铁公司和石景山发电厂已经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公社办的工业在为大工业服务的方针指导下,自力更生,发挥了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一年来也有飞速的发展。公社的包括二十多个行业的四十一个中小工厂,成为石景山地区大工业的有力助手和改造农业技术的重要力量。1959年社办工业的总产值,也由1958年的五百七十万元增长到一千五百九十三万元,增长了179%。各大工厂对社办工业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援,并且在促进农业技术改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社办工业主要还是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办起来的。大多数社办工厂开始时都是一无资金,二无设备,工人也不懂技术。社员们就自己凑集资金,并且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到处去学习技术;没有原料,他们就因地制宜,广泛开辟原料来源;没有设备,他们就先用土法生产,公社大力组织街道妇女利用大工厂的废旧物资专门生产大工厂所需要的产品,并且积极整顿扩大原有农业社举办的小型工业。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创业过程以后,社办工业就逐步由小到大地巩固和发展起来。
公社成立以后,农业生产贯彻了以菜、肉为纲的方针,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商品蔬菜的产量由1958年的二千五百万斤猛增到1959年的五千七百万斤,基本上保证了公社范围内工业人口的蔬菜供应。猪、鸡、奶牛也显著增加,还举办了养鱼、养鸭等新的生产部门。
广大职工家属参加生产以后,迫切要求组织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同时,由于参加生产的人增多,市场购买力增加,也要求有计划地组织供应。原有的国营商业、服务业和工厂生活福利部门已经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公社党委根据这一情况,就把原来分属十六个系统的国营商业、服务业、居民集体福利事业、财贸部门和工厂生活福利部门统一组成一个人民经济生活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种集体福利事业和商业部门,并且增加和合理地调整了商业、服务业的网点,使这个地区的服务、供应工作大大改观。从公社成立到1959年底,全公社共建立了食堂一百四十三个,其中农村一百一十四个,入伙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93%;街道食堂二十九个,入伙居民占参加生产人数的46%。公社建立了托儿组织一百零九个,其中农村九十个,入托儿童占应托儿童的74%;街道托儿所十九个,入托儿童占应托儿童的31%,为二千八百多户职工家属解除了家务劳动的牵累。公社还举办了敬老院四所,入院老人四十九人;十一个医务所,有医护人员七十六人。所有这些,对于减轻社员的家务负担,改善商品供应情况起了极大的作用。
服务站是公社集体福利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经济生活委员会在家属集中居住区先后建立了综合性服务站、代销点、缝纫部、理发部、书店、儿童活动站、修车修鞋点、电视队及其他修理服务点共七十五个单位。服务项目有三十八类一百五十多种,包括代购、代销、代办、代收、代做、扶老携幼、照顾病人、清洁卫生、拆洗缝补,直到为工厂代收房租、配煤等等。依靠服务站解决困难的户数已达集中居住区总户数的38.3%。“有了服务站,样样都方便,诸事不操心,全力为生产”,这就是群众对它的赞歌。
公社成立以后,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和发展了。为了支援大工业和发展公社生产,他们展开了大规模的协作和互助。社员们把支援石钢和其它大工厂的生产建设,当作最光荣的任务。在运输任务最紧张的时刻,公社的汽车、大车、拖拉机主动地去支援大工厂运输。当高炉生产急需砂子的时候,公社就连夜组织大车去抢运,石钢缺白泥,社员们就去挖白泥。大工厂的职工、街道居民、机关干部以及这里的学生,已经成为经常参加农业劳动的一支突击力量。工厂又主动为农业生产大队修复了大量农业机械、车辆,还派了技术力量去向社员传授技术。
公社成立后变化最大的是妇女群众。她们摆脱了家务劳动参加生产以后,培养了爱集体、爱劳动的风气。妇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一般职工家属和居民参加生产以后,家庭收入都有显著的提高。据参加生产的七十一个职工家属的调查,职工家属每月工资的收入等于家庭中工厂职工收入的47.9%。有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一倍。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互敬互爱,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和睦家庭。她们还参加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并且普遍参加了业余文化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